“这里就是我家,是我在外打工5年,回家置办的房产。”
黝黑的面庞,略带稀疏的头发,眼前这个憨厚的湘西汉子指着眼前的七间瓦房,满脸骄傲。他叫谷红权,桑植县黄家台村村主任。第一眼,我就知道他是一个有故事的男人。
当我们坐下来开始聊天时,外表精干的谷红权却显得有些拘束,双手不自觉地在搓动着。“你们是北京来的大学生娃娃,都有文化,我说的不好你们不要介意啊”。
1995年,为了给女儿筹集学费,33岁的谷红权第一次走出了世代居住的桑植山区,来到广州汕头打工。在这里,他抗过水泥、当过瓦匠、开过货车......闷热的夏天,他只能咬着牙躺在拥挤的工地棚子里,忍受着蚊虫的叮咬;阴冷的冬天,他盖着仅有的一床破旧棉毯,蜷缩着身子尽量抵御着丝丝入骨的严寒。谷红权默默地坚持着,“让我女儿走出大山,学文化、学知识,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吃多少苦,受多少罪我也值!”回忆往昔,谷红权满眼唏嘘,但眼神却是格外坚定。让子女们过得更好,就是这些世代居住在桑植山区居民最淳朴的梦想。
“外面再好,也不如自己的家啊”2000年,给女儿攒够了学费的谷红权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他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砸掉了四面漏风的破旧木屋,给自己和两个弟弟盖起了七间瓦房,并将自己的老母亲接到自己家赡养。“日子过得好了,更不能忘了孝敬老人,不孝顺的人在我们这儿是最让人看不起的!”
此时,在外磨砺了5年的谷红权早已不是那个初出山门的山里汉子。看到黄家台村依旧破落的场景,他的心里像有一把火在烧一样。
“要想富,先修路!”谷红权和大力主张修路的村主任黄大舜一起,开始了黄家台村漫漫修路之旅。“我们苦一苦,子孙后代万年福”,凭借着这样的信念,黄家台村村民们一锤一镐,硬是把破旧的山路修成了一天天顺畅的水泥路。因为交通好了,黄家台村的发展也明显超过了周边的村落。
“我们不能怕吃苦是吧,吃得了苦,子孙后代才能享福。”谷红权坐在自家的院子里,吧嗒吧嗒的抽着烟卷,一句句朴素的话语却在我耳边不断地回响。
“你看,我们村是不是老人小孩比较多呀?”谷红权抬头,默默看了我一眼。“青年们都出去打工喽。”黄家台村1000余人里,有350多人外出打工,且多为青壮年。
平凡的梦想,往往最值得我们去守护。(北京化工大学 江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