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之前独立能力的培养最重要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家长的心思就像缝在去国离乡的孩子们身上的针线,密密麻麻唯恐孩子衣破受寒。但家长们的殚精竭虑,真的就适合孩子吗?
“近几年这个专业很火,我的孩子也要学这个专业”,“我的孩子还小,这些事他不懂,咨询的事儿你就跟我说吧”等等这些话在钱曦的咨询过程中不断听到。“家长在咨询时关心的都是学校的排名、专业的排名以及对就业的影响,他们并不了解国外的实际情况:排名靠后并不意味着工作不好找。国外与国内对待排名的态度并不一样。”对于这样的疑问,钱曦不止一次地解释道。
“很多家长不放心孩子的选择,认为大人的决策才是最理智、最合适的选择。一些家长以自己对现实的理解为标杆,度量孩子的生存坐标。”然而经历留学的是孩子本身,真要出了国,家长自然鞭长莫及。
在与小石的交流中记者发现,为了让小石能顺利适应国外生活环境,在此之前,她的家人同她一起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从小父母就安排我就读寄宿学校,也曾独自参加过国外的夏令营活动,独自出国旅游等。在出国之前,我就对所去国的文化氛围有了一定的感受,最后妈妈帮我一起通过的DIY自助申请顺利出国留学。”
钱曦指出,“低龄孩子是否适合留学,决定于孩子个性的成熟度和独立能力。”现在的小石已经很好地融入了美国的社会环境中,这离不开家长对孩子之前进行的素质训练。
“家长们对孩子的能力、素质更应该做长时间的准备。海外求学对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规划有更高要求,父母应关注孩子这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在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美国初中部总监卢巍看来:“其实出国读书压力比在国内读书要大,如果想让孩子出去读书,只准备钱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提前锻炼孩子的性格、素养,包括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真的长出一双翅膀,能适应国外的独立生活。”
陪读,yes or no ?
低龄留学生背后,必然有“陪读”家长的身影。“孩子年龄小,独立生活能力不是很高,也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道出家长们的担忧。
卢巍表示:“在我们机构咨询的客户中,选择陪读的家长并不多,只占2%~3%。”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各国陪读政策不一,有些政策甚至用严苛二字形容。以美国为例,需要办理移民才能与孩子共同出国陪读,虽然也有可以短期陪读的政策,但是实施起来很困难。据了解,在新加坡等陪读政策稍宽松一些的国家,陪读较为容易。
家长陪读所需费用也不是小数。记者了解到,一些家长迫于经济压力将时间全部用于在当地打工,化身为“打工家长”,也忽略了对孩子实在的生活帮助。
陈妈妈两年前曾前往英国“陪读”15岁的女儿,然而女儿在寄宿学校上学,周末也不回家,陈妈妈本以为来这边可以更好地照顾孩子,却发现“学校其实什么都有,自己的陪读没有多大意义。”每天独自一人在家倍感失落。
“这样的结果违背了家长们当初的陪读意愿。”在卢巍看来,家长们爱子心切可以理解,但为了陪读而放弃自己的事业,甚至在不惑之年寄居他国,用蹩脚的外语面对陌生的环境,这样的境遇让很多家长难以接受。
针对这个问题,钱曦总结多年咨询经验给出建议:“如果是一个独立能力强的孩子,那就完全没必要。即使稍差一点,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锻炼的过程。另外一些特殊情况,如果是孩子身体或心理上的原因,家长可以短暂陪读3~6个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孩子尽快适应环境,尽快能独立自主。”(本报记者 周韵曦 实习生 李静)
(来源: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