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14日电(记者林露 实习生左纤丽)近日,各大网商开始打出“入学数码装备”、“入学生活装备”等广告大旗,更有“大学新生装备清单”等超强贴在网络爆红。那么开学到底需要什么,哪些“装备”才能真正帮助新生迅速融入大学生活?记者采访到几位正在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就读的大学生,他们将以过来人的“火眼金睛”告诉你什么才是新生入学最实用的东西。
报到篇:备好证件材料,照片一定要带足
迈入大学的门槛,报到是最首要的事情。在报到前新生要准备好录取通知书所提到的相关证件和材料。因为新生入学需要办理一系列手续,所以,新同学记得带着身份证及复印件、高考准考证、录取通知书;带上团员证等证件以及转团关系的资料;学校发放的银行卡要带着,再多准备一些一寸照片,很多表格、证件需要用到;如果要转户口,就要按照通知书的要求备齐一切材料。
在采访的过程中,人民大学的小尹同学特意提到,一定要按要求带足照片。拍照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找照相馆也不方便,最好提前做准备。小尹同学还建议,报到时尽量少带现金,学费和生活费最好都存在银行卡里,现在学校的各种收费基本上都支持刷卡,而且现在银行的网点多,取现也很方便。
宿舍篇:基本生活用品600元“搞定” 并非越多越好
宿舍是大学新生即将开始四年生活的地方,很多同学认为自己东西带的越多越好,其实并非如此。中国传媒大学的小左告诉记者,自己从湖南到北京上学,感觉两地气候差异很大。“当时我妈给我做了两双大棉鞋,放箱子里还挺占地的,可是北京冬天开暖气,在室内根本用不上,室外又比南方冷,棉鞋没有靴子保暖好。”她建议,新同学入学购置基本的生活用品就行,其他东西可在学校生活后按需购买。
小左说自己当时也只花了600元左右购置基本的生活用品。从学校买了一套床上用品:360元;日常用品:漱口杯3元,喝水杯20元,毛巾10元,洗发水、沐浴露30元,洗衣粉5元,碗筷15元,拖鞋10元,衣架7元,吹风机50元,粘钩5元,暖壶25元,桶和盆15元,镜子7元,梳子5元,水果刀7元,卫生用品50元。
食堂篇:“简约型”550元“社交型”1500元
人民大学的小尹说,到校后第一个月的开销比较大,可以先准备1000元左右的现金,具体要视所在城市的消费水平而定。新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生活费标准,这对新生培养自我理财能力也有所裨益。
“简约型”550元:伙食费400元(主要在食堂吃),50元电话费,生活用品50元,其他50元。
“标准型”750元:伙食费500元,电话费50元,网费50元,零食50元,生活用品50元,其他50元。
“社交型”1500元:伙食费500-600元,信息费200元(打电话+上网),零食200元,和朋友一起吃饭娱乐400元,其他100元。
教室篇:电脑、智能手机成“标配”
刚入学的新生对象牙塔的生活充满好奇,而各种学习用品和社交装备更是不可或缺。人大的小尹同学提到,手机、电脑在几年前已经成大学生的标准配置,只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大家追求的档次越来越高。经济条件好的可能还要配备苹果三件套(IPhone、IPad、MacBook)。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同学而言,一台笔记本电脑,一部智能手机足矣。
农业大学读大三的小郑同学告诉记者,现在的智能手机功能齐全:能听歌、打电话、看视频等,上课的时候还可以拍下老师的PPT或者录下老师的上课要点,建议新生买一个。自己身边的同学现在用的大都是智能机,自己刚入学的时候买了一个1000元左右的手机,后来换成智能手机了,也只花了1500元左右。而且现在的手机都具有拍照和录像功能,如果没有必要,数码相机这一项可以省了。
小郑同学说,自己的电脑是入学后才买的。她觉得这样做比较明智,不同专业对电脑的需求也不同,学设计或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对电脑的配置要求要高些。喜欢轻便的话,现在的超极本和上网本也是种类繁多。她估算了一下,3000-5000元的电脑足够在大学里用上四年。对于购置电子装备,她认为5000元的标配应该足够了。
中传的小左说,除了这些标配,如果经济允许,还可以购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电子产品。现在很多同学购买了轻便小巧的迷你IPad或者Kindle,可以随时随地浏览新闻、看电子书和电子杂志。尽管网络传言说“想破产,买单反”,但是还是有很多摄影爱好者们攒下钱,为自己买一台心爱的单反照相机。
几位被采访的同学一致认为,新生入学不能盲目跟风与攀比,要按自己的需求采买置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