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高考"阅卷:阅卷人员大都超负荷工作【2】--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揭秘古代"高考"阅卷:阅卷人员大都超负荷工作【2】

2013年05月20日09:00    来源: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工作人员不得携带墨笔入场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一来,如果让誊录手帮助作弊,岂不是很容易么?是的,这事还真的发生过。所以,事实上,当年誊录手并非毛笔字写得漂亮就能担任。

  为了防止誊录手从中做手脚,对誊录程序有一套严格的规定。本省学宫(指教育机构)的人员要回避,一般担任誊录工作的人员都是临时抽调,具体说,是从各府、州、县的书吏(相当于今秘书一类的公务员)中间抽调。如有顶替冒名入场、代人改篡者,查出后将遭从严治罪。

  还有一项重要规定,就是誊录手不得携带墨笔入场。誊录试卷时,统一使用朱砂红笔,所用的纸张数、墨水颜色均要一致。现在大家看到有的状元卷子是一片红色笔迹,就是这么回事。考生的原始试卷因用黑墨书写,所以称为“墨卷”;而誊录后的卷子,都是用红笔写的,故称为“朱卷”。

  誊写完毕后,还要对读。所谓对读,即今天所说的校对。

  由对读官将墨卷、朱卷一起交给各位对读生校对,校对无误后,由对读官在试卷上盖章(关防)。对于对读生的文化水平的要求,比誊录手要高出许多,所以这个岗位一般都是抽调成绩较好的秀才(生员)来担任。各省每届乡试时使用的对读生一般都在二三百人。人手不够时,便抽调誊录手中水平较高的秀才来担任。实在不够,有时也会找来社会上的穷书生,临时帮忙。

(责编:林露、熊旭)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