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高考志愿时需要弄清楚的六大问题--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填报高考志愿时需要弄清楚的六大问题

2013年05月15日08:21        手机看新闻

  [导读]在填报高考志愿过程中,考生定位目标高校和目标专业时,要充分了解相关政策和信息。考生会接触到一些在网站及高校相关资料上常提到的术语,要清楚了解其中的内涵才能合理选报志愿。

  在填报高考志愿过程中,考生定位目标高校和目标专业时,要充分了解相关政策和信息。考生会接触到一些在网站及高校相关资料上常提到的术语,要清楚了解其中的内涵才能合理选报志愿。

  1.关于学校

  高考填报志愿首先要选择心仪的学校,所以对学校的了解非常必要。下面介绍几类典型的本科学校。

  “211工程学校”,源于1993年开始启动的高校建设项目,计划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目前规模稳定在112所。这些学校在师资队伍、教学培养、科研实力、博士点、重点学科,学术影响、区域领导力、对国家建设贡献等方面处于高校中的较高水平,是高校的中坚力量。

  “985工程学校”是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目前共有39所高校。“985工程学校”特点是原本实力处于国内领军地位,或者经过合并重组后综合实力进入国内一流水平,或者其行业研究领域属于特色及水平突出的高校。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也称“特色985工程”,俗称“小985工程”。在“985工程学校”不再增加的情况下,引入动态竞争机制,在非“985工程”高校且是部属211高校实施“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这些高校往往学科精度极高,拥有一至两个全国顶尖的学科,在行业内认可度极高,具有深厚的行业底蕴和学科积淀,其中部分学校实力与“985工程”部分高校相比并不弱。

  “2011计划”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简称,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第三个重大战略工程,因为2011年提出而得名。2013年4月,14个中心成为“2011计划”首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由高校牵头,联合了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优势资源,从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个方面提升创新水平。进入“2011计划”的高校,将会在人才、学科、科研三个方面焕发新的活力。

  全国重点大学,是建国后到1981年间国家陆续确认的,目前经过合并重组,共计88所。重点大学至今在社会上仍很有影响力,但这88所学校并不都属于“211工程”学校。

  上述这些信息从历史到现状,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学校的全面定位和认可,也宏观展现了学校的水平和地位,值得考生参考。

  2.关于学科专业

  学科是学术分类名词,而在高校又是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目前,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学科划分均为13大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分别下设若干个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了对学科的评选,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有省级、校级等不同层次。获得国家重点学科立项的都是该校该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中领先的学科。

  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国家重点学科中包括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所覆盖的所有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学科建设对于带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全面提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科比较宏观,包含内容广泛。而专业是和学生关系最直接的单位,是在学科之下根据社会专业化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

  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教育部目前已经实施了七批特色专业建设点的认定。

  此外,招生中还会涉及特殊情况:“大类专业”,有的直接使用一级学科的名称,有的是以学科门类命名的试验班类(试验班)或者属于多学科整合的试验类(试验班),是目前高等教育强调基础、宽口径培养的趋势下实行的专业招生形式,入学后学生有机会在大类范围内选择具体专业。

  考生填报志愿除选择学校外,选择专业也非常重要。从学校的学科实力和专业实力两方面思考,考生更容易找准适合自己未来学习和发展的专业。

(责编:郝孟佳、熊旭)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