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金庸小说,在几代人手中传阅,早已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基因。在这个太过“现实”的时代里,让孩子们读读至真至幻、至情至性的金庸,或许会开启一段与众不同的人生。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公布小学图书馆基本配备书目,金庸的武侠名作《射雕英雄传》赫然在列。孩子该不该读金庸?这个问题其实讨论已久,但仍争议多多。
有人担心武侠里的江湖恩怨、打打杀杀会教坏孩子,激发他们的暴力倾向;有人担心江湖儿女的侠骨柔情会让孩子早熟,过早地采撷情爱的禁果。笔者看来,此类担心既低估了金庸小说的真实价值,也低估了学龄儿童的审美力、判断力。优秀的作品是“历史的选择”,一部金庸小说,在几代人手中传阅,浸润过多少双眼睛,早已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基因,它的魅力绝不会停留在表面的暴力叙述和情爱描写上。
金庸的小说是至幻的。小说家二月河在一次采访中提到,金庸的小说写得太不真实,这话一点不差,看看小说里的武功招数——兰花拂穴手、黯然销魂掌、独孤求败剑、九阴白骨爪、乾坤大挪移、混元霹雳手,名字听着就玄而又玄;小说里威名赫赫的大英雄——扶危济困的萧峰、纯真刚正的郭靖、圆融无碍的张三丰、潇洒不羁的令狐冲,哪一个又是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呢?作者运用鬼斧神工的想象,召集全部虚构的细节,捏塑出一个完整而真实的武侠世界。幻想的天性里藏着永远年轻的秘密。无论是哈利·波特的魔法棒还是郭靖大侠的降龙十八掌,最初吸引孩子们的往往就是那天马行空、纵横无束的想象力。
金庸的小说是至真的。有人称金庸的作品是“成年人的童话”,在它虚构的外衣里包裹着“真实”的内核,这是一种文化的真实,理念的真实,而非刻意追求的细节的真实。大英雄们尽其一生成就的“理想国”,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士的“桃源梦”。这里有武德与人格的统一——“为国为民”的郭靖练的是符合《周易》文化精神的“降龙十八掌”;而东方不败则练“必先自宫”的《葵花宝典》;这里有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萧峰希望以死消弭刀兵,张无忌拱手相让江湖,袁承志“空负安邦志,遂吟去国行”。千古文人侠客梦,千古侠客桃源梦。学者冷成金说:“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理想只能向现实一点一滴地积淀,只能永远走在现实的前面引导与提升现实,但永远不能完全取代现实。”因此,金庸要告诉年轻读者的其实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
阅读的选择反射了这个时代的选择。在这个太过“现实”的时代里,让孩子们读读至真至幻、至情至性的金庸小说,神往一下“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快意生活,或许会开启一段与众不同的人生。(陈佳冉)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