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北京海淀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7】--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2013北京海淀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7】

2013年04月12日10:26        手机看新闻

  16、命题思路点拨

  【预计难度】0.65

  【题目陷阱】

  处理方法基本与上题相似,考生依靠基本逻辑,应将最终答案视为结论,而题干本身即是给定条件,要充分研究好条件再进行结论搜索。本题题干条件有两个——条件一:古人的举措;第二,对当代中国启示。将第7段分成若干个小句子,诸句排除。第二句“如儒家的礼制规定、饮食、舆服、宫室、车旗等须要有度有制,不得逾越”——由此,抽离出“儒家的礼制规则所产生的有度有制、不得逾越规则的理念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这个答案。第四句“追求奢侈、铺张浪费的行为,会受到舆论谴责和历法惩处”,这句话甚至可以直接用作答案;五六七三句完全是举例子说明唐代皇上对过度奢侈的惩罚措施,需要考生自己概括——即要有严格的惩罚措施。同样,我们不能保证一定与参考答案相同,但将所有通过逻辑定位确定好的段落中相关的句子或摘抄或概括后得到的答案大致与参考答案会保持相当的一致性。

  【参考答案】

  有一定的礼制(制度)规定,在各方面须有度有制,不得逾越(1分);有意识地引导人们崇俭去奢,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1分);加强监督,对违规者有相应的舆论谴责和制度惩处(2分)。

  五、大阅读

  命题思路点拨

  【预计难度】0.6

  【参考答案】

  17. C D(4分)

  18. 【提醒大家:本题一定不要按照学校老师所讲仅仅从结构、内容两个角度展开答案,否则容易出现丢分情况。国老师在新东方春季冲刺班上反复强调过,所有的作用题都必须由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即第一,向老师证明你完全看懂了段落或句子,将其传递出的所有情感全部答出;第二,答句子的手法(高考常见现代文手法主要就是象征、对比、欲扬先抑、比喻、拟人、排比,实在不行的话大家可以从中进行选择);第三,结构作用】评分要点:第4段把运河与长城的特点进行比较,强调了大运河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性(2分);又把二者今天的情形进行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对今天大运河衰落的遗憾与惋惜之情(2分);为后文对“运河文明”的叙写做好铺垫(1分)。

  19. 【本题一定要根据题干要求找到题干中的两个条件并逐段排除找到答案,切记不可仅仅找到该句并只看句子上下文,否则易漏答】

  因为大运河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对中国的经济、交通、城市、军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灿烂辉煌的运河文明,而这一文明在今天衰落了,让人留恋的同时又满怀惋惜遗憾(3分);“大运河”的衰落也代表着一种延续千年的传统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让恬淡闲适、与自然相融的诗意生活不再,令人惆怅失落(3分)。

  (本题6分。每个要点3分。意思对即可)

  20.“悠哉游哉”是指与自然相亲相近,能够欣赏、感受自然之美而获得心灵愉悦,使心灵受到滋养的一种生活。(2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答案略。(联系现实,2分;体会和思考,4分;语言4分)

  【扩展学习】

  正如人都要有灵魂一般,阅读文章毫无疑问也拥有自己的灵魂,这个灵魂,一言以蔽之,就是象征。弗洛伊德阐释文艺作品的发生时,意味深长的将其归结为作家的白日梦,一切文艺不过是梦幻而已。文学,特别是出现在高考中的现代文,总是最习惯于将抽象的理念、意识借助某种具体的物象进行传递。借用一个烂俗的例子,当我们想要表达“我爱你”这类抽象意思的时候,我们往往更愿借助“月亮代表我的心”如斯煽情的言语来表达。“月”作为一个具象此刻成为“爱”这样一个抽象名词的替代,因而,我们说“月”成为一种“象征”。请历数这些年来的高考现代文试卷,05北京《合欢树》,史铁生先生希图传递出他对深沉母爱的颂歌,却只似乎平淡地让一个“合欢树”闯入读者眼帘——“爱”太过抽象,而当年史铁生与母亲合种下的树却蕴藉而含蓄地飘散出母爱的味道;06全国二《绵绵土》,牛汉先生对故土的依恋动人心魄,依恋是抽象的,无法言说的,但绵绵土却是那样踏实、一丝不苟地横亘在先生心中,当对故乡的眷恋被置换成对绵绵土的眷恋时,我们再次看到“土”作为具象的象征意味。历数这些年来的题目,似乎足够说明问题:2010北京《海棠花》;2010全国一《灯火》;2009北京《司马祠》;2009全国一《彩色的荒漠》;2009全国二《岳桦》;2009山东《记住回家的路》;2008北京《碧云寺的秋色》;2008全国一《阳光古道苍凉美》;2008全国二《马樱花》;2008山东《灯火的温情》……“海棠花”、“灯火”、“司马祠”、“荒漠”、“岳桦”、“路”、“碧云寺”、“古道”、“马樱花”,千差万别的题目背后总有一样东西似乎是不变的,那就是它们几乎全部都是生动而具体的“物象”,而他们背后一定又都具有着抽象的象征内涵。我无意再翻箱倒柜找出更多例证在这里铺陈,想说的只是,五六百套卷子看下来,“象征”作为一种最容易被忽视却最为本质的表现手法几乎占到九成甚至更多。抓住本质,一切似乎都明朗起来。象征的好处在本套题目中是以如何理解题目的形式出现的,问法是题目有什么意图,实际上意图就是好处、目的、作用等等表述,都是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说法而已,象征的作用为:

  一、使得文章表达得更为含蓄,更有艺术感染力;

  二、象征物构成文章的行文线索;

  三、通过写了象征物,表现了文章的主旨。这里需要注意,一定不能冒着省事的风险只作答上述纲要,而是结合原文内容,比如象征物在这篇文章中是指什么,表达了什么,都必须说清楚,否则得分仍然会偏低。 信度、难度、区分度的最终达成一定与考题标准化密切相关,考题一旦标准化,题目类型就比如走向趋同化,因为,只要这样,才能做到标准。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省份,无论是单独命题还是自主命题;无论是新课标还是旧课标,在现代文命题思路上不是呈开放化,反而渐次走向趋同。倘若非要点破其中玄机,只能说,就语文考试学来说,现代文阅读可能设置的题目类型实在也仅此四类——词句理解、内容分析、鉴赏、观点评价。我们不妨说得更细致绵密,彻底揭开命题背后的潜规则。问题的关键更在于,其题目难度依然是0.7左右。这意味着,考生只要在文中将需要解释的词句进行定位,并依据文本提示判断答案是在定位完之后的上文还是下文的两至三个句子就完全可以了。从语文考试学的角度来看,难度控制在0.7上下的题目绝不可能以段落或篇章为单位确定答案,而只能以独立存在的句群为单位。如果想得满分,考生所要做的亦仅仅是将定位完了之后上下文两三句中的关键词(一般就是名词或形容词)找到,并重新使用它们造句。这样的思路对付一般的词句理解题绰绰有余,再次强调一次,因为难度决定答案范围,这是语文考试学中必然的出题规律。反复强调过,这样的题目是考试必出的,无需多引更多省份的卷子。

  本套题第二道现代文题目是一个内容分析类型,照我的说法,考了二十年,几乎只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第二类,特点;

  第三类,两段关系。从语文考试学上来看,难度普遍维持在0.5左右,且提问方式多样,但归结起来就是上述三种。有意思的是,在标准化考试重压下,出题渐趋保守的今天,命题人似乎越来越不愿变化这些花样。

  随便举些例子,我们经常看到的问题是这样的:如作者为什么说“大运河是流淌了千年的乡愁”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类型; 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类型;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类型;请分析两只鸟把巢筑在第五棵树梢顶的原因——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类型;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的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特点等等,等等。如果说,解题的过程是反命题,那么命题人在出这类题目时,不过是将文章划分为若干层次,依照这个层次分别给出答案点数。一般意义上,规律是5分以下的时候,一点一分;5分以上的时候,一点两分,照此,学生直接划段,并按要求从各段特殊位置句中找到答案并依据题目分值答点即可。难度是0.5,不上不下,扣分一般就是因为漏点,明了给分原则,也就不难了。

(责编:殷荫(实习生)、林露)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