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浪费与否将与教师绩效挂钩?日前,教育部发布在中小学、幼儿园广泛深入开展节约教育的意见,要求各地学校、幼儿园都要制定防止餐桌浪费的具体办法,要将节约教育开展情况作为考核校长和教师的重要内容,并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创建节约型校园出发点虽好,但是如何量化考核指标?与教师待遇挂钩能否真正推动节约教育的开展?如何才能让节约教育落到实处?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与教师工资挂钩有失公平
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徐老师认为,在全国都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的大背景下,从教育入手,从小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教授节约常识,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徐老师介绍,她所在的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节约教育,餐桌浪费情况其实并不多见,学生就餐时会互相提醒、互相监督。“其实,学生校外浪费现象更明显,单靠教师可能难以达到教育目的。”徐老师说。
徐老师建议,节约教育需要教师、家长、学校的共同配合,缺一不可。学校要营造节约型校园的大环境,家长也要监督、帮助孩子树立节约的习惯,教师则要在教育教学中渗透节约教育的理念,只有三方积极促进,才能让节约教育入脑入心。
采访中不少教师认为,校园推行节约之风很有必要,但把食堂浪费纳入量化考核指标,实在是“伤不起”。
“单凭学生浪费就否定教师的功劳,这对教师来说并不公平。”海淀区某小学杨校长认为,“考核学生是否养成节约的习惯,最终可能都会落到班主任头上,班主任本来就有教学压力,如果学生浪费情况都与之挂钩,无疑会打击班主任的积极性。”
“对于将教师工资与节约教育挂钩出发点虽好,可是具体如何操作还需细化,会不会由此给教师增加新的负担,还需要上级部门多考虑。”杨校长说。
家校合作避免出现“5+2=0”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长对孩子的物质供给也日益丰厚,节俭教育已逐渐被边缘化了。如今,节约教育被提上一个高度,这不仅能培养孩子艰苦朴素的意识,更能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态度。
北京市一小学生家长王琦认为,避免“5+2=0”的效果,是节约教育的关键。很多孩子在学校受五天节约教育,周末回到家后,又被父母惯出许多坏习惯,结果教育效果几乎为零。
“家长除了注重学习成绩外,还要关注孩子的品德培养,只有心态积极、热爱生活的孩子才能在社会立足。”王琦表示,她十分赞同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节约教育,使节约教育成为孩子的生活习惯。
北京市昌平区的冯先生认为,作为父母,应该在生活中树立勤俭典范,从一点一滴中培养孩子的节约习惯。同时,家长给孩子零钱时,要有所节制,不能让孩子花钱无度。
节约教育要落到实处
节约教育在国外也十分流行,例如美国、德国等国家均实行课本循环使用制度;新加坡小学阶段开设的《生活与成长》和《好公民》等课程,把勤俭节约、爱惜公物、勤奋质朴等作为重要教授内容。
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协会会长史根东博士认为,节约教育有必要在可持续发展教育大背景、大道理、大目标、大形势下加以设计、组织、指导与评价,就是说,要从培养青少年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与生活方式这样的育人目标着眼,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出行与消费、参与社会不可持续发展问题调查与提出解决方案等进行整体计划和组织,切忌单项操做、上级要求一件做一件,否则将会加重学校工作负担。而且,节约教育也要在教学与学习方式创新的轨道上进行,切忌满堂灌、说教、街道宣传等陈旧形式。
“正如一位波兰6岁小朋友所说:‘可持续发展就是每个人都要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让每个学生明白这个道理而且采取行动,这就是节约教育的最高境界。”史根东说。
(记者 郑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