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减负家长充当“阻力军” 减负尚需“接地气”--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学生减负家长充当“阻力军” 减负尚需“接地气”

2013年03月29日08:56    来源:工人日报    手机看新闻

别让孩子再添“小课桌” 李法明 画

别让孩子再添“小课桌” 李法明 画

  3月26日,教育部下发的“全面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一纸通知,表明了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小学减负政策的强硬态度,减负,要动真格的了。

  而此前北京市出台的中小学生减负八条规定也将推向深入,随之而来的,社会上的种种热议,又一次将减负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减负年年喊,今年来真的

  2月25日,北京市中小学开学第一天,孩子们就收到了来自北京市教委的一份大礼——《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

  《通知》规定,严格执行国家和北京市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严格控制作业量,严格规范考试和评价工作,严格禁止违规补课,严格教辅用书管理,严格各类竞赛管理,严格落实工作要求。

  在这减负八条中,对学业和作业的控制堪称严苛。小学一、二年级周课时不得超过26节,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程不得超过15课时;三至六年级周课时不得超过30节;初级中学周课时不得超过34节。

  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语文、数学和英语可适量布置家庭作业,三至四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得超过30分钟,五至六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小时;初中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5小时。不得布置简单重复性和惩罚性的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学生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此外,小学取消期中考试,初中各年级每学期只能组织期中、期末2次全校或全年级的学科考试。

  减负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年年都在讲,可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介绍,尽管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但是广大中小学生依然存在“四多三少”现象——“学习时间多、家庭作业多、考试排名多、课外补习多;睡眠时间少、体育课和体育锻炼少、自主支配时间少”。

  今年实施的减负新规,被称为史上最严减负令,确实动了真格。确立了一把手责任制,减负落实不力,校长将被问责。

  据了解,针对减负工作,从4月1日至5月10日期间,各地义务教育学校将组织自查。教育部将组成督查组对部分省份进行抽查,抽查情况将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学校将“奥数”与入学挂钩、校外培训机构上新课、赶进度等行为都将作为重点督察内容,通过自查、抽查等形式对不规范办学予以曝光、问责和处理。

  减负不减压,家长心慌慌

  “如果孩子跟着老人或者保姆早早回到家后,只是吃零食、看电视、打游戏、玩电脑。这样的减负,谈得上健康科学吗?”章眉的女儿在北京市东城区一所重点小学上四年级,想象着这样的场景,她很是忧虑。

  减负,是为了从根本上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然而,采访中,家长对减负令并不领情,认为减负之后,心里更不踏实了。

  减负令实施后,为了避免孩子在校时间超出“减八条”的规定,北京市大多数小学都已经开始每天下午三点半放学。这个时间放学,给双职工的家庭带来了烦恼。有些家长甚至开玩笑说要求单位也给放“减负假”,每天早点下班,好接孩子。

  接送问题可以找老人帮忙,请保姆解决。放学早、作业少,怎么更好地分配利用课余时间,成了家长最纠结的事情。

  “孩子天性爱玩,作业少肯定开心。虽然老师说在减负的情况下,会提高课堂效率,可最后成绩怎么办?”培新小学三年级何姓家长说。

  家长们的不踏实更多地还是来自升学的压力。北京市西城区一所名校的初二年级学生家长表示:“减负不能治标不治本,小升初、中考、高考,哪样不要分数?虽然学校不会采用张榜的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名,但实际上,在课堂上公开宣读考试成绩,每个学生都很清楚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

  不少家长认为,由于中考、高考按分数录取的现实压力,在目前小学、中学阶段倡导减负,虽然是一种美好的设计,但更容易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减负后,一所学校宣布把每天一节的英语课缩减为一周两节,结果遭到家长的联合抵制,在家长再三要求下每周又增加了两节课。

  为了不让孩子“虚度光阴”,或者在学习上落队,一些家长表示,虽然学校减负,家长却不敢放松,一方面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培养点爱好。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成绩下降了,就马上报培训班补课。

  由于小学阶段知识简单,需要反复练习强化。作业少了后学生就缺乏记忆刺激训练,减负后,不少家长选择自己上阵给孩子出题、设计作业。

  减负要落地,配套需完善

  “现在学生的负担是不是真的有那么重?是校内的负担重,还是课外的负担重?学校的课业减轻了,学生的业余时间都被课外报班占满了,能算减负吗?学校减负也不只是减少作业,减几个课时那么简单的事。教研机构要在课程设置、教材改革和作业的设置上做更多的研究。”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小学校长汤国强认为,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家长、社会要共同承担和面对这个课题。

  他认为,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源在于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在于没有一个很好的选拔人才的机制导致疯狂择校,因此,中小学生减负,单靠学校努力很难有大的改观。

  如何做到真正减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采访时说:“真正减负要靠教育部门、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配合,包括对中高考评价体系的改革。否则,减负令的实施难以深入和持续。”

  家长们也呼吁,在落实减负时,小升初、中考的配套政策要跟上,减负才能落到实处,才不会成为当减不减、明减暗增,才不会让最希望减负的家长成为减负的“阻力军”。

  据介绍,中小学减负最早是从山东做起的,力度也是最大的,曾经因为学校违反规定撤了二十多个校长。几年下来,结果是学校学习的时间减少了,社会补习班发展起来了,最后把时间又用回到学习了。

  业内人士认为学生减负后多出来的时间做什么,应该由个人决定。从专业化角度来讲,学校应该有一支专门的队伍帮学生做生涯规划,让学生知道自己做什么最开心,最擅长做什么,而不是简单地去上家长给报的功利性的兴趣班。

  北京市某小学校长认为,减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要进行科学减负,更要反思教育科学规律。减负也对老师提出更高要求,首先能否增效?课堂教学效果也给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案是提高课堂质量之根本,教师要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再开展项目研究。重点之一是对课堂节律的研究,不仅仅关注知识,更为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以及生命体验。

  据了解,为从根本上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教育部正积极开展中考制度改革,推进综合素质评价,鼓励用ABCDE等级制呈现中考成绩,而非过去的百分制,逐步扭转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人士还表示,希望家长形成“适合孩子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的正确观念,理性安排子女就近入学。

  采访札记

  让孩子学会做梦

  小学六年级的“六一”,班主任为了让大家记住人生中最后一个儿童节,特意开办了“我的梦想”主题班会,让大家把老师当成朋友,畅所欲言。

  一个男生说:“我的梦想是发明一个超能量遥控器,专门控制老师和校长。”

  另外一个孩子说:“我想以后有很多很多钱,建一所学校。专门让家长进去学习,布置很多很多作业,考试出特别难的题目,不毕业不能出来。”

  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却让我们觉得活生生的心痛。琐碎、现实、报复性强。现在的孩子不会做梦,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梦想。

  我们每每批判中国出不了创新性人才和大家的时候,是否应该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社会和教育,是否已用疯狂的课外班、证书、分数,将孩子梦想的翅膀折翼?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两会期间,曾用四个词表明自己心中的“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

  他说:“我们教育的孩子应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成为能够适应21世纪世界发展潮流需要的有用人才。”

  中国梦的实现仰仗教育的腾飞,在实现教育梦的征程中,减负,无疑是件好事。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多一点空间,让他们身心自由地徜徉在自己的世界,倾听内心的声音,找到自己真正喜爱的东西,并为之奋斗。让每一个孩子都怀揣梦想,勇敢前行。若如此,减负,善莫大焉。(尹晓燕)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许博、林露)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