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入,咋这么难(图)--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热评酷评

教育投入,咋这么难(图)

■ 陈雍君

2013年03月07日04:18    来源:科技日报    手机看新闻
2013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摄影: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2013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摄影: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4%。20年前定下的目标,今朝得以实现,何其唏嘘。

4%是国际公认的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基础线,也是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目标。近些年来,每到政府工作报告出台之际,关于4%的讨论就热闹一番,随后又被淹没。年年谈一谈,年年痛一痛。

为何教育经费4%的基础线如此难以落实?百业勃兴的国家,处处都需要花钱,教育虽贵为百年大计,却也总是被“百年”所累。道理谁都明白,实际操作上,因为教育的投资周期过长,收效难以短期量化,总是在口头上得以大力发展,实际上却容易被搁置,为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让路。这是现实考量的无奈,也是长远发展的忧患。

为何4%的目标又在今朝得以实现?去年3月,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强调,关于教育经费支出比例,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4%的编制预案。相信温总理的这一表态为促进去年教育经费按既定目标实现起到了重要作用。据报道,教育支出在年底出现井喷,最后两个月支出额占到全年总额的33%,12月份更是较11月翻了一番。在冲刺完成任务的方法下,4%的目标终于达成。

年底冲刺这一现象,说明各级政府和实施机构在具体操作中,明显存在行政命令大于内生动力的现象。也就是说,若不是有全年完成4%的行政命令在前,按照正常的速度和比例,仍难以达到4%。虽然数值已达4%,但实际效果如何,还要看钱到底花在哪里。

教育是为民族的未来而投资。中国的一个个家庭,总是愿意付出高昂的教育支出为未来买单,往往一再突破投资上限,而作为政府却总是在教育投资上舍不得多花钱,以至于需要设定一个投入标准来自我规范。这个反差,才是最需自省的尴尬现实。

据《人民日报》报道,2013年已被教育部确定为“教育经费管理年”。但愿及时的监督和有力的管理,能够促进教育经费投入逐步常态化、高效化,从“完成任务”转变成为“积极投入”。

(责任编辑:杨铁虎)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