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多不压身” 职场点菜也是个技术活--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技多不压身” 职场点菜也是个技术活

2013年03月07日08:37    来源:武汉晨报    手机看新闻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会点菜在职场里也是门学问喔。既要考虑一桌客人的年龄结构、职务,又要考虑市面上的美食流行趋势,这家饭店的特色。另外,买单的人脾气也要摸一摸,是大锅饭还是私房钱,是小气鬼还是大方气派?职场点菜还真的是个技术活。只要运用得当,绝对会给你的职场形象加分。

案例一:新人点菜混脸熟

小纯,22岁,国企人员

刚入职场的新人小纯有点伤感,这是因为她性格有点内向,同事们又特别活跃,每次聚会都插不上话。

到了家里,家长谆谆教诲,“一定要给领导和同事留下好印象,碰见领导要打招呼,单位的领导你认识几个?”小纯汗颜,除了部门主任,还真认不得更大的领导。

小纯因为工作很努力,部门主任还挺喜欢,偶尔吃饭带着她,在食堂的时候,多半都是找个桌子,几个同事跟着部门主任,偶尔会遇见大领导,那时候,主任会邀请领导来吃饭并加个菜。这次,又碰见了一位新领导,小纯暗暗记下对方的姓名和长相,小纯跑到食堂点菜的阿姨那里去拿菜单,阿姨往小纯的桌子方向望了望,问:“要不加个糖醋里脊?”

小纯觉得自己肯定不能拿主意,就把菜单拿回来,递给部门主任,主任拿着菜单请领导点菜,领导说,那就点个糖醋里脊吧。小纯心里暗暗吃惊,拿回菜单回到点菜阿姨那里点好菜。

这下小纯就琢磨出味儿来了,原来食堂阿姨才是王道,常年驻守食堂,对每位领导的口味和喜好都了如指掌。再去吃饭的时候,小纯就和阿姨聊天,得到了不少资讯。再碰见领导时,都会立刻从脑海调出领导名字和喜好食物,问一句是否点xx菜,吃完还会主动跑去结账。领导不动声色抬头看一眼,问了主任,这个新人叫什么名字?小纯心里那个狂喜的劲儿,点菜不仅是个技术活,还能经常混食堂,在领导面前混脸熟,总算是有点成效。

案例二:一菜多吃原则

文伟,24岁,广告业务员

如果你有留意,总会发现公司里有这样一种人,堪称“气氛调节器”。工作能力姑且不论,但领导出席宴会、约请客户总是喜欢带上他。这样的人物往往有这样的过人之处:会点菜、酒量好、口才好,有他在场,气氛总是特别融洽。现在部门吃饭很喜欢带上文伟,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他点一桌子菜总会既好吃又实惠。

开始,文伟也不知道如何点菜,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会在饭局前,仔细观察餐厅的主打菜系,或者看看其他顾客桌上吃的什么,再问服务员。

文伟还有秘诀:上餐馆点个菜,不能随意放过,最好能来个“一菜多吃”才划算。“就料理成本来说,焖烧的肉需要较长时间的煤气,吃不完打包回家,当然比自己在家煮划算。”还比如说,在荷花亭点了咖喱虾,就不要点菠萝海鲜饭或者蛋包饭之类的,用咖喱虾的咖喱拌着白米饭吃,好吃又经济,最关键是还时尚有面子。

功课相当重要

一般中餐的点菜习惯,是4个人用餐至少点4道菜,再加一碗汤。达人建议,点菜有简单的三个方法:不同的食材、烹调方法与味道。

比方说,以4人为例,可点蔬菜、瓜果、海鲜、肉类,最好再选择炒、蒸、炸、烧等不同烹调方法。也就是说,如果红烧了肉类,那么可以清蒸海鲜,一次可吃到较多口感。北方人偏浓香,爱椒盐、剁椒等;南方人适清淡、清蒸,上汤是首选;老人宜软的,小孩爱啃的。

日常还要多了解一些有关菜式、风味、餐厅等知识和信息,更要总结自己和别人以往消费的真实经验,到了现场还可以迅速扫视其他顾客的桌面,“出镜率”高的往往是可借鉴的。点菜绝对是个系统工程,只有需求摸得透,才能目标找得准。(记者肖若冰)

(责任编辑:杨玉君(实习)、熊旭)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