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里程碑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首次达到了国际标准。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指标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当人均GDP达到800美元到1000美元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要达到4.07%至4.25%,才能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早在2001年,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和美国等高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就已达到4.8%,哥伦比亚、古巴等中低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达到5.6%。
对此,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任何一个国家想发展,都离不开强大的教育做支撑。他指出,中国此次突破“4%”所释放的意义非常重大,要从简单粗放的增长方式,转型到由知识和教育支撑的高附加值的发展阶段,就必须加强教育,“这不仅和研发能力密切相关,也和国民的教育水准密切相关。”
持续不断的财政投入,带来了教育的显著变化。如今,中国已全面实现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惠及1.6亿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学生的校舍更加安全,运转水平更高。“从制度上保证了各个学段的学生不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学可上、求学无门。”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说。
专家认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首达4%,从长远看,是中国向教育强国挺进的一个新起点。在全球经济危机、各国纷纷削减教育投入的背景下,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却大幅增加,显示了中央加强教育事业的坚定决心。
(据新华社新媒体专电)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