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上抱怨老师短信没完没了 成了老师的助理【3】--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家长网上抱怨老师短信没完没了 成了老师的助理【3】

2012年11月22日08:33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家长发言

孩子的作业负担为什么那么重

◎庄敬

儿子上初三后,每天的“作业短信”就按时传来,每每看到“家长您好……”,我就开始着急了。这么多作业,得写到几点啊?

为了确切统计孩子的作业量,我保存了孩子初三以来每天收到的作业。有几天老师为了让家长督促孩子抓紧时间,估算了每项作业的完成时间,这几天完成作业大约要三个小时。如果参照这几天的标准,以前的作业大约也需要三个小时。现在孩子大约晚上六点多到家,算上回家后休息、吃饭、写作业、洗漱时间,为了保证睡眠,孩子几乎无法按照老师的要求复习、预习、查漏、补缺。

孩子写作业时间长,除了量多,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题难,主要是数学题非常难。自己当年数学还不错,高考数学成绩也挺好,总觉得能帮孩子一把。可每次看到儿子不会做的题,我也发蒙。如果每次作业有一道难题出就算了,常常还有好几道,甚至选择题也挺难的。我的孩子从小到大就没上过奥数,解答那些难题真是摸不着门。老师让孩子每天花很多时间来解难题,实际效果很值得怀疑。要是押不对题,这么多时间不就白费了吗?

如果孩子每天的作业能很好地结合课堂内容,循序渐进地练习,作业难度可以控制、学习效果也可以保障。但目前孩子的作业主要是答卷子,卷子的设计通常没有很好的针对性,无法配合老师当天的讲课内容。孩子花大量时间完成卷子上的习题,可能无法强化当天学习内容的效果。

孩子不仅每天作业多,如果算上他们的上课时间,一天的“工作时间”就更吓人。儿子每天早晨6:30起床,7:15上早自习,下午5:00放学,晚上还要写作业至少3个小时,每天的学习时间大大超过了成人的八小时工作时间。

学校确实应该对课程、作业的安排进行适当的调整,靠惩罚孩子、批评家长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让孩子搞好学习到底是谁的责任?

◎陶勇

对于孩子的学习问题,作为家长,我们当然希望能帮到孩子,让他们在学业上有所进步,学有所成。只是,老师对家长的要求越来越多,需要家长参与的作业越来越多,给我们家长带来了非常多的困惑。我心中总是会想,孩子的学习到底是孩子的事情还是家长的事情?让孩子学会知识,到底是老师的事情还是家长的事情?

我有一个同事,她的孩子就读某知名小学,这个小学一直以素质教育典范著称。她对老师的短信非常抱怨,每次到点听见短信提示就紧张。她每天会接到各科老师的短信,还要上各个学科的邮箱去下载作业,然后还得自己打印后让孩子做。孩子的学习问题本应是孩子的事情,本应是老师应该搞好的事情,现在却变成了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其实,我很赞成这种短信沟通的模式,总比老师天天打电话叫你去学校听训导好很多。这是工作方式的进步,是信息化社会的功劳,方便了老师也方便了家长。

问题在于,老师把责任,或者说是把压力下放给家长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正是因为这种便捷性,反而让老师更容易布置作业,更容易布置更多的作业。家长身心疲惫的同时,同样会把这种压力下放给了孩子,使孩子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就此,老师变成了学习的管理者,而不是学习能力构建的引导者。老师变成了学习效果的评价者,而不是学习过程的改良者。现实结果是,家长根本无法理解孩子们到底在学校学到了什么?为什么需要那么多的作业去对孩子进行训练,为什么孩子会有那么多的作业都不会做和做不好?

孩子的学习已经从一种快乐变成了一种负担,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也越来越没有信心,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孩子很难做好,也无法自主完成。在此,请我们的老师思考一下,我们在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在为孩子创设怎样的未来?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在培养好孩子还是在毁灭一个未来的希望?如今的孩子受到的挫折已经很多啦,他们需要从成功中体验成功的感觉,才会更有信心。

家长要撑起一把伞 为孩子抵挡风雨

◎橄榄树

我儿子是今年的初一新生,在小学阶段的确接到过不少老师的短信,不过大部分是学校的通知,比如穿校服,哪天开学,或者交饭费等等。我们的作业是通过班级博客和班级日志发布的,家长有需要自己可以查。

不过,孩子的作业依然是“压力山大”。就好比这几天,语文老师留了背诵的作业,经常是好几大段。我儿子一看就傻眼了,急得恨不得在地上打滚,怕老师第二天留校。我安慰儿子说,咱们只要熟练朗读几次就可以了,不必强求背下来。儿子从小背功就特差,我深知这样的作业会要了他的命。所以我主动跟儿子说,要不妈妈给语文老师写张纸条吧,说你尽力了,虽然还背不全,但是已经很熟练了,希望老师多鼓励你,多体谅你。

好说歹说,儿子总算平静下来了,可还是充满焦虑,睡觉都不踏实。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就开始背课文了,稍微卡壳又开始发脾气。好不容易吃完早饭,把儿子送走以后,我已经筋疲力尽。

面对学校的作业,我经常会替孩子屏蔽一些压力,甚至是过滤掉一些无意义的安排。如果当天作业实在太多,我会帮孩子完成一部分的,枯燥的重复性作业家长完全可以酌情调整。我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我能看得长远,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可以忽略。

家庭和学校角色还是不太一样,要我说,读书在学校,育人在家庭。知识学习在学校,品行修养在家庭。学习上的事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小学的时候家长适当帮帮可以,到了高年级,尤其到了初中,我基本上是不管校内学习的,主要是引导孩子的阅读。

每一位老师、每一所学校都只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驿站,只有家长会用最长远的眼光来塑造孩子的品格。孩子在学校压力已经很大了,满眼都是分数,这样急功近利地学习会毁了孩子对知识的兴趣、对真理的探索精神。所以家长一定要撑起一把伞,为孩子抵挡一部分风雨。家长要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信任孩子能够努力学习,而不是用监督和惩罚来让孩子被迫接受成人的安排。真正成功的教育是保护孩子的天性,找到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潜能。  

(责任编辑:袁勃、林露)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