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成校长处于成长期 一半校长希望未来在原岗
调查发现,多数校长认为自己目前所处专业发展阶段是成长期,其中38.6%的高中校长认为自己目前处于成长期,27.6%的校长认为自己处于成熟期,12.4%的校长认为自己处于适应期,13.7%的校长认为自己处于称职期。
北京市高中校长有较为实际的发展期望,39.6%的校长期望成为本区内有影响力的校长,27.6%的校长期望成为北京市有影响力的校长,还有13.8%的校长期望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校长,但也有19.0%的校长期望自己就是一个普通校长。
在专业发展规划方面,95.8%的高中校长有专业发展规划,其中,43.0%的校长有清晰的发展规划。三类校长、任职年限不同的校长、城乡校长、示范校与非示范校校长在专业发展规划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校长是否希望频繁换岗位或者更换工作单位?面对这一问题,50.2%的校长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期待是继续在该校保持原岗位,28.6%的校长希望到更好的学校去任职,仅有1.6%的校长希望去做行政官员。
三类校长在未来职业期待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61.2%的正职校长选择维持原岗位,比例最高;德育副校长选择去更好的学校任职的比例最高,为37.4%;教学副校长选择成为学科专家的比例最高,为19.4%。
影响自身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是什么?校长们普遍认为行政领导与师生水平是其主要原因。校长认为影响校长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有行政领导重视程度(90.9%)、学校生源基础(89.8%)、学校师资水平(88.3%)。教学副校长和德育副校长认为政策的稳定性对校长自身发展影响更大,正职校长则认为政策稳定性对自身发展影响不是特别大。
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校长认为主要途径是办学实践反思(70.2%)、专业培训支持(68.9%)。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校长不太看重学习名校长经验(28.0%)与课题研究(24.3%)对专业发展的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