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个案
一个普通校长的一天
张校长是北京市一所高中学校的校长,49岁的他已经在校长岗位上6年了。可是最近几年,张校长感觉这校长是越来越难当了。越来越多的会议、琐事让他很难像以前一样,每周至少3天深入课堂。张校长到底在忙些什么?11月14日,记者跟踪了解了他一天的生活。
6∶00:张校长被手机定时叫醒。洗漱后,6∶30到7∶00边吃饭边看新闻,7∶00出发去学校(如要外出参加会议,起床时间则不一定)。
7∶30:抵达校园。
8∶00:解决了两个孩子的纠纷,巡视一遍校园,张校长回到办公室开始阅读文件。
8∶30:准备进教室听课。12年前,张校长开始做教学副校长时,就坚持每周3天进班听课。但是最近,张校长在学校的时间越来越少,有时候一周有一半多的时间都在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
9∶20:与上课教师交换意见。
9∶40:按预定召开校务委员会会议,商量人事改革工作。
11∶00:去区教研中心汇报月底将在学校举行的特色课程展示活动的准备情况。
11∶20:接到区教委办公室电话,要求准备好安全教育工作汇报,下周安全工作会进行汇报。
13∶30:回到学校。
14∶00:与学校各职能部门反馈区教研中心对特色课程展示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对活动一些细节进行完善。
15∶10:修改特色课程展示活动上校长的发言材料。
15∶30:参加学校教师发展主题活动。
16∶30:学生离校,校园安静下来了。继续修改特色课程展示活动上校长的发言材料。
18∶00:离校回家。路上堵车,一边开车一边思考学校管理上的一些事。
20∶20:写安全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20∶30:解答孩子学习方面的一些问题。
21∶00:继续写安全教育工作汇报材料。刚任校长时制定了每天晚上阅读半小时的计划经常因工作中断。临时接到办公室的电话,第二天上午8∶30去区教委参加一个紧急会议。
23∶30:写完汇报材料,休息。
■报告解读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由此可见,校长是一校之魂,校长自身的素质和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校发展的速度与潜力。
为了解北京市普通高中校长队伍的状况,给首都高中教育发展和高中校长队伍建设提供依据,受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托,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对北京市普通高中校长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全员调研。
来自453份有效调查问卷显示,北京市高中校长总体情况良好,整体年轻化,97.8%的高中校长认为自己胜任本岗位工作。但是北京市高中校长压力较大,幸福感不强。
七成正校长为男性 数学学科校长最多
在接受调查的453份问卷调查中,正职校长154份,教学副校长169份,德育副校长130份。76.9%的调研对象所在的学校是城区学校,23.1%是农村学校。26.7%的调研对象所在学校为市级示范校,14.0%是区级示范校,59.3%是非示范校。
接受调查的北京市高中校长中57.4%是男性。其中,70.1%的正职校长、44.8%的教学副校长和58.1%的德育副校长是男性。
调查发现,北京市高中校长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41.3%的校长在41岁~45岁之间。62.9%的校长在45岁以下,整体年轻化。相对而言,正职校长年龄偏大,59.7%的正职校长在45岁以上。教学副校长队伍年富力强,68.0%在45岁以下。德育副校长队伍最为年轻,84.6%在45岁以下。
调研发现,北京市71.4%的校长任现职年限在六年以下,其中,60.5%的正职校长任现职年限在六年以下,36.8%的在三年以下。75.1%的教学副校长任现职年限在六年以下,43.8%的在三年以下。79.2%的德育副校长任现职年限在六年以下,47.7%的在三年以下。任职10年以上的正职校长明显多于副校长。
调研发现,绝大多数校长没有学校之外的管理经历或京外任校长的任职经历。仅有13.6%的校长有学校之外的管理经历,6.2%的校长有京外任校长的任职经历,这说明绝大多数校长都是北京市自己培养的。
在接受调查的校长中,多数校长是市区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其中86.6%的校长有中学高级职称,65.6%的高中校长是区级以上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6.1%的校长是特级教师。在正职校长中,13.1%是特级教师,比例远远高于教学副校长(2.3%)与德育副校长(4.8%)。校长所在的学科排在前四位的学科是数学(19.2%)、语文(16.5%)、政治(14.3%)、物理(12.7%)。
调查显示,75.5%的校长原始学历是本科,95.1%的校长最后学历是本科以上(其中,19.4%的校长是硕士以上学历),这比2005年的数据(76.0%)提高了19.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