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身說法■
“過來人”支招自主招生考試
如何正確地准備自主招生考試?怎樣協調自主招生和高考准備的安排?在自主招生過后的心理調適如何進行——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多位“過來人”,他們給出了一些建議和經驗之談。
聚焦自主招生的備考“高招”
一般情況下,大學自主招生分為筆試和面試兩個部分。因為不同的學校對於大學自主招生的重視程度有所差別,所以學校對於學生“自招”考試的培訓也會有所差異。
北京大學大一的楊若蘭畢業於重慶市十八中學,她當時就讀的高中就十分重視學生參與自主招生考試的准備。楊若蘭告訴記者,對於筆試的准備,“一般從‘自招’開始前3個月學校便會安排老師為我們一一講解北大、清華以往‘自招’的考題,一周語、數、外基本都會有2個小時的培訓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跟著老師的進度走就可以了。
然而對於對大學自主招生並不是十分重視的高中,它們可能很少或者不會為學生提供自招考試准備的培訓,這就更多地需要考生自我進行准備。“自招和高考的題型很多都不一樣,還是要抽時間專門地准備一下。”楊若蘭指出。
通過“自招”筆試考試的幸運兒一般還要通過大學主考老師的面試。面試與筆試的准備往往有很大的差異,作為“自招”加分的最后一個門檻,它更多考察的不是考生的考試成績,而是更加看重考生們的思維能力。
現在讀清華大學信息學院電子系的大一學生胡亞威告訴記者:“每年的面試都不一樣,一定要靈活應對。其實不是你的觀點正確與否,老師主要是看你思考的思路。答案不是最重要的,老師主要是看你的思考過程。” “補充別人發言的時候盡量多說,你要表現出你在聽人說話,因為‘自招’並不只是考驗個人的能力,也是考驗團隊的協作能力,要學會互相補充。”楊若蘭說。
而除了正式回答過程需要注意思考、協作之外,還有一些面試的小技巧也需要注意。楊若蘭告訴記者:“面試時,從開門進門到見到老師,要點頭微笑,坐的姿勢要端正,要給老師留下個好印象。發言也很有講究,如果你不是第一個說話,最好是最后一個,我當時是闡明的最后一個,這樣老師的印象就會比較深刻。”
高考為本,“自招”為輔
盡管“自招”作為考生進入理想大學的一塊踏板往往會受到各方的關注,但是考生們卻不要為了獲得“自招”的加分,擠佔掉高考的准備時間與精力。
“我們老師也說了自招是進入大學的一個手段,但主要還是在高考上面,所以不能夠老是鑽研‘自招’的問題,還是要保持一下平衡。”胡亞威告訴記者。楊若蘭也認為:“還是要首先保証把高考的功課做好,‘自招’一定要擺在高考的后面。”
同時,專家們也指出,對於“自招”通過的考生,不僅要戒驕戒躁,同時也不要有過大的壓力,這需要學校老師和家長的配合。而另一方面,對於沒有通過“自招”的同學來說,也不要失去信心。“‘自招’的題跟高考的題沒什麼關系,‘自招’不過也沒關系,也可能高考更適合你,”楊若蘭告訴記者,“記得我們當時重慶的文科狀元,她‘自招’連筆試也沒過。另外我的一個同學也是沒有通過北大的‘自招’,但最后他高考還比我高2分。所以‘自招’不過也沒關系的,不要灰心喪氣。”
文/李一龍 本報實習記者 龔戀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