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北京啟動儀式
8月20日上午,首都大學生紀念抗戰大型採訪活動啟動儀式在人民網舉行,37名來自北大、清華等首都各大高校在校生組成的採訪團,將奔赴長沙、昆明、延安等地,“重走西南聯大之路”、“抗大尋根”。
第一站·長沙
首都大學生記者團來到了長沙岳麓書院採訪。體會千年學府學風。
採訪中南大學82歲老者
姚諍老人大半輩子都守著這片土地,看著它在戰火裡傷痕累累,也看著它在勝利后漸漸恢復。當採訪團成員請求他為我們贈一句話時,老先生顫抖著手在本子上一字一句工工整整地寫著:“希望同學們擔負起振興中華的責任。”
橘子洲頭斷想
拔營的第三天,我們首都大學生記者團走訪了一個充滿青春情懷的地方——橘子洲。宣讀入黨誓詞后,我們齊聲朗誦了主席的詩詞《沁園春·長沙》,旁邊一個學童年齡的小朋友也在默默地跟我們一起念。
大學生採訪團長沙全記錄
回憶歷史,千年學府曾遭受日軍五次轟炸,歷史不容忘記,沒有過去,哪來回憶!此時走在這座充滿歷史感的城市裡,仿佛更有一種靜謐的味道。
重走西南聯大之路
23日上午,首都大學生採訪團“重走西南聯大之路”,來到了位於雲南師范大學校內的西南聯大紀念館實地採訪。
“中國夢”需要西南聯大精神
西南聯大博物館辦公室主任鐵發憲告訴記者,西南聯大博物館於1985年建館,是目前全國有關西南聯大及“一二·一”運動歷史資料最多、最集中的展館,年參觀量約15萬人次。
拜訪92歲高齡的趙新娜
長沙臨時大學西遷最后一路步行團近300人抵達昆明時,四個前來歡迎的小女孩為他們送上了一個大大的花籃。其中一個小女孩就是當時隻有15歲、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先生的次女趙新那。今天我們就來到中南大學,登門拜訪了這位92歲高齡的老人。
觀西南聯大舊址有感而歌
乙未秋月,吾幸而親身登臨舊西南聯大舊址。觀其昔時校舍,閱其舊日文章,嘆時光之變化,感歲月之蹉跎。
潘光旦故居令人唏噓
採訪團走了10多公裡,尋訪散落市郊的當年聯大教授們的故居,潘光旦的舊居,就因為是待定文保單位,被周圍高樓包圍,已淪為危房,庭院內垃圾堆積、雜亂發臭,讓人唏噓不已。
大學生採訪團昆明全記錄
坐在西南聯大的校舍裡,撫摸著老桌椅﹔戴著聯大的校徽唱著校歌﹔聆聽這裡多年前的故事,想象著曾有那麼多大師在這講桌前誦文授課、學生們就在這裡忍著飢寒一筆一劃做學問的樣子…我知道自己幾次鼻子酸楚、淚盈眼眶,不僅僅是因為感動而已…或許戰火硝煙中的北平容不下他們的書聲,但總有一個地方放得下他們的書桌、他們的信仰!每想到此,內心都充滿了光明勇敢的力量。
記者手記:那山,那水,那情懷
有人說,長沙是一座英雄之城,它充滿紅色革命的勝利輝煌,透過光影都能看到一座古城的傾塌,看到一個家族的沉浮。我說,長沙是一座充斥愛的英雄城市,那山,那水,那人的故事,都是在講述愛人,愛家,愛國,為了愛的一切,不斷努力。因為世上隻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熱愛生活,奮勇前行。
92歲西南聯大老校友: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一路艱辛,一路坎坷。破碎的求學路不能熄滅老人心中對知識的熱情。即使是現在,老人依舊清楚地記得在聯大教室裡上課的一幕幕,繪聲繪色地給我們講了大一的外語課上大家一起讀賽珍珠時的情景。學高身正,明德睿智,聯大人的風骨在老人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90后絕不是“垮掉的一代”
我們不怕苦 ,不怕累,並不是人民腦海中的垮掉的“90后”,我們毅然背起背囊,我們尋訪了千年學府——岳麓書院﹔我們共飲了湘江之水,踏上了紅色熱土——橘子洲頭﹔我們翻山越嶺,行走在“一二一”大道上!
採訪手記:讓剛毅堅卓的精神薪火相傳
“剛毅堅卓”是一盞幫助我們保持人類主體尊嚴的精神的明燈,它能在民族危亡之際,鼓勵西南聯大師生捍衛民族的尊嚴﹔“剛毅堅卓”是指引西南聯大師生辦學不輟,取得世界級學術成果的明燈,它能在辦學條件最差的時期培養出最好的人才﹔“剛毅堅卓”是西南聯大師生心中永遠不滅的明燈,今天聯大雖然已經不在,但是這種精神卻一直閃光!
陋室中的家國情懷
撫摸著故居的一磚一瓦,曾經課本上的文字變得鮮活起來,抗戰情景仿佛在一幕幕回放……
探訪大師故居 體悟聯大精神
在一個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小區中間,我們找到了兩棟梅校長的故居——李家大院和惠家大院。據雲南師范大學教授吳寶璋介紹,梅校長起先同清華大學的一些教職員一起居住在李家大院,后為了給清華大學辦事處的職員騰出住處,梅校長主動搬了到不遠處的惠家大院。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