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大国出版》思政公开课开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高校,北京印刷学院紧抓全国出版学科共建的重要契机,联合中国出版协会,聚焦中国出版时代新人培养,汇聚出版学界、业界专家资源,突出出版学科特色,开设《大国出版》思政公开课,探索行业特色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路径和方案。
《大国出版》思政公开课开讲仪式
9月21日上午,《大国出版》思政公开课开讲仪式在学校大礼堂举行,各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代表,北京印刷学院党委书记曹文军,党委副书记、院长田忠利,党委常委、副院长刘益,学校院长助理、出版学院党委书记张养志,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版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班子成员,近三年新入职教职工和2023级全体新生参加开讲仪式。仪式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彭红主持。
曹文军代表学校致辞。她表示,落实教育强国建设战略部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出版强国、文化强国建设是学校的重要使命。《大国出版》思政公开课的开设,是学校发挥资源优势,凸显办学特色,承担社会责任,集中力量办好出版学科,建设中国特色国际知名出版大学的一项重要行动举措。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紧密结合,“大思政课”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学校的“思政小课堂”融入出版“社会大课堂”,遵循教育教学、学生成长规律,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出版时代新人。
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主任薛健在讲话中指出,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对思政课建设高度重视,积极进行“大思政课”试验田的创新探索,此次《大国出版》思政公开课是行业特色型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有益尝试。希望学校立足出版行业,结合时代背景,遵循课程建设规律,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挖掘整合校内外资源,探索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联动的机制,着力破解校内外一体化、知信行一体化等瓶颈问题,提炼总结“大思政课”建设的一般规律,形成在北京乃至全国行业特色高校中具有前瞻性、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大思政课”建设方案。
作为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代表,北京出版集团《十月》杂志执行主编季亚娅在致辞中指出,作为市属出版企业、学校的战略合作单位,北京出版集团将《大国出版》思政公开课的建设作为落实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契机,充分挖掘集团所拥有的丰富资源,为公开课建设尤其是学校实践教学的高质量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作为开讲第一课授课专家,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院长李朋义以“坚持守正创新,建设出版强国”为题作专题报告。报告从“大国出版与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当代出版的五大特点,影响国际出版格局的三种力量,当今国际态势下的文化交流、交融与交锋”四个方面,讲述了中国出版的思想基础、理论根基、显著特点,分析了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机遇挑战和发展建议,勉励新出版人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出版精神,增强职业素养,服务出版强国建设,李朋义把自己从事出版行业43年的经验尽数传授给学生们。
“大思政课”授课后,“课后课”小班研讨开启。李朋义来到学校红色出版教育基地,与出版学院学生面对面交流,对同学们提出的“出版业未来发展趋势”“出版青年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特色出版学科建设”等热点问题一一解答,并寄语新时代出版学子立志“出版报国”,担当“复兴栋梁”责任使命。
“课后课”小班研讨开启
据悉,《大国出版》思政公开课是面向全校新生开设的一门马克思主义出版理论和实践通识课,课程聚焦出版时代新人核心素质,围绕中国出版的历史成就与发展前景、出版学子的精神标杆与思想旗帜、出版业的融合发展与出版物的美学呈现等主题,进行整体设计。
理论教学设计了“领会出版思想要义,筑牢成长思想根基”“弘扬韬奋精神,坚守文化使命”“坚持‘两创’方针,打造最美出版物”等10个专题,邀请了出版业界大家、学界名家授课。实践教学围绕“认识出版行业”“走进出版事业”“投身强国伟业”三大主题,采取教学周集中组织实践教学与寒暑假分散进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组织学生参观行业展会、展馆以及深入行业企业开展主题调研等社会实践。2023年,学校在中国印刷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等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又在京报馆、商务印书馆历史陈列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韬奋纪念馆、王选纪念陈列室挂牌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丰富育人资源。
《大国出版》思政公开课作为2023级本科生的必选课已纳入培养方案,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旨在增强学生对出版的专业认同、行业认同、职业认同,帮助学生真正弄明白为什么做出版、做什么样的出版,始终牢记出版初心,服务建设出版强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