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将职业教育王牌打得更响
“自2020年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以来,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取得重大成就,成为全国现代职业教育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山东省副省长邓云锋在近日召开的山东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
前不久,教育部与山东省政府联合出台《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 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将共同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支持山东职业教育打造新示范、探索新路径、树立新标杆。邓云锋表示:“要以部省共同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为主线,推动山东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打造职教高地‘升级版’。”
持续改革塑造职教新生态
职业教育是山东的一张王牌。无论是培育“产业蓝领”,服务乡村振兴,还是创新产业科技,服务企业转型,职业教育都在担当重任。此次大会透露的一组数据显示:山东全省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该省各主要产业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济南现有职业院校76所,在校生33.9万人,学生就业率达到97%以上。”济南市教育局职业与高等教育处处长李干三告诉记者,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济南市一线新增从业人员8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已成为济南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产业迈向中高端、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支撑。
产业崛起需要“大国工匠”,而山东职业教育正在成为“大国工匠”的“孵化器”。为将这张王牌持续打响,山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产教融合不够深入,一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山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王志刚说。为了打破瓶颈,三年多来,山东印发了全国首个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文件,全省建设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322个,524家规模以上企业进驻,拉动社会投资120多亿元;第一个整省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第一个建立“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使职教高考与夏季高考并驾齐驱;出台了全国首个“金融+财政+土地+信用”产教融合激励措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山东的上述措施,在巩固职教大省地位的同时,也打造出职业教育发展新生态,推动山东职教改革走入“深水区”。
让企业与职校“双向奔赴”
“我们与行业领军企业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万华产业学院,每年招生300人,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万华化学集团就业,第一年平均年薪即达到14万元。”烟台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新姿说。服务产业链,他的经验是与行业领军企业打造“命运共同体”,实现多赢。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汽)党委副书记台学成对于如何实现多赢也深有感触。“我们打开‘订单班’人才培养‘水龙头’,建立技能人才‘蓄水池’。我们与4家优质职业院校通过技能人才‘订单班’、现场工程师等项目,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企业‘需求端’与校方‘供给端’精准高效对接。”台学成坦言,经过培养的学生,毕业即入职,上岗即胜任,成为中国重汽优质稳定的技能型人才来源。
职业教育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形成“双向奔赴”。“山东京博控股集团主动将企业生产场景及资源向职业院校开放,将重点推进省级精细化工实训基地向国家级基地升级,开展现代农业生态公共实训基地等建设,提升基地服务支撑能力。”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产教融合政策研用室主任相爱新说。
山东职业教育不仅在省内发力,还在扩大开放上下功夫。济南职业学院持续推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打造了AHK-济南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项目。此外,山东组织47所职业院校与11家央企“组团出海”,建设15所海外职业技术学院,设立57个办学点,建设“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培训海外员工,服务企业在海外拓展业务。
近年来,山东省提出将围绕“十强”产业组建一批产教融合共同体,明确每个共同体的参与院校、企业、培养方向以及主攻领域。此外,山东还将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学生的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提供支撑。(记者 王延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