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改小切口解决人才培养大问题
图为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的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车辆模型。新华社记者 李然摄
“以前,各个学校的教学都是自成体系,甚至同一学校同一门课程,不同教研组之间也存在着这一问题。‘101计划’的实施给予各高校一个‘推门进、直接听课’的交流机会。这对于课堂质量的提升非常有效。”9月10日,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党委书记魏建国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2023年3月底,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点》提出,实施系列“101计划”,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教育部组织实施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计划,“101计划”旨在以课程改革小切口带动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大问题。该计划通过加强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实践项目和核心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人才支撑。
在计算机领域率先实施
2021年末,教育部在北京大学启动实施了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这项由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教授提议、教育部部长统筹部署、教育部高教司牵头的重要教改工作,被称为“101计划”。
该计划的目标是,用两年时间推出一批计算机领域的名课、名师、名教材。针对12门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每门课程分别组建一个由1所学校牵头、10所到15所学校参与的课程建设团队,对课程的内容、讲授方式、实践平台进行全面建设,引领带动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记者了解到,为实现这一目标,该计划的实施过程分成两步:第一步,以33所计算机类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高校为首批改革试点;第二步,在总结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高校分类分步进行推广。
“101计划”计算机学科工作组组长、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胡振江在此前的采访中表示,这一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集中全国优势力量,系统性建设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二是通过听课反馈、教学研讨、教师培训,切实提升课堂教与学质量;三是要形成完整的计算机核心课程体系。
据了解,为响应该计划,同时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2022年,该计划的课程建设团队中共有209位教师(446人次)参与了142门课的240场听课活动,总共完成了443份听课记录。在教材编撰方面,按照计算机学科整体计划,团队于2023年上半年完成教材出版,并组织试读使用以及专家审稿,征集教材修订意见,2023年底教材将正式出版。
“101计划”最早在计算机领域实施改革,但并不局限于这一领域。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点》提出,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基础上,全面实施系列“101计划”,推进基础学科和“四新”关键领域核心课程建设,即在基础理科、文科和医科相关领域,以及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相关领域,建设一批核心课程,推动核心教材、核心师资、核心实践项目建设。
2023年4月19日,教育部在北京大学召开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工作启动会,多个学科领域的牵头人介绍了本领域“101计划”的实施方案。
改进教学方式和效果
为更好地实施“101计划”,各个高校都积极参与其中。南开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经济学、哲学6个学科领域,包括院士专家、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内的共37人深度参与“101计划”,投入到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等工作中。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周其林,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授白承铭分别受聘“101计划”化学领域、数学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参与项目谋划和指导工作。
“101计划”的重要任务包括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和提升教学效果,因此课堂观察尤为重要。“课堂观察可以引导教师更加注重教学及教学问题研究,发掘组建能听课、会讲课、懂课堂的高水平教学师资团队。”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主任李克秋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张孝在《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中介绍,中国人民大学组织并成立了“101人大—课堂提升组”,包括17位课程教师。他们还实行了月例会制,即每月召开一次课堂观察进展暨经验交流会。
为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组织了4个专业的负责人和相关任课教师,对照“101计划”12门规划建设课程的建设情况,系统全面地梳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4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核心知识体系,修订完成了2023级智能与计算学科类本科生课程体系建设。该课程体系立足“101计划”,以“算法建模能力”和“系统能力”提升为两条主线,对4个专业的共性知识点进行了融合和重构,为智能与计算学科类学生夯实基础。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重在突出专业特色,面向产业需求,以项目式教学改革和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为抓手,打造特色化课程。”李克秋说,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训练,学生能对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建模和求解,强化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和应用能力。
此外,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为了保障“101计划”的顺利实施,每年还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支持相关教师参与校外听课、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会、出版教材、开展教学改革等各类活动。
助力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基础学科作为科技发展的基石,对于培养人才、推动科技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01计划’的实施,对提升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南开大学教务部部长李月琳认为,“101计划”着重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课堂的育人质量,针对基础学科打造核心课程模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计划实际上是为各个基础学科的专业建设打下一个“地基”,只有在牢固的“地基”之上才能盖出坚不可摧的大厦。
此外,“101计划”从国家层面集结最优秀的学者和专家,研究课程设计和建设;邀请各个领域最顶尖的专家领衔编写高质量教材;通过构建的虚拟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培训基础学科核心课程的师资力量,推广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这些举措对整体提升我国基础学科的课程建设质量、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课程直接作用于人才培养,因此,对培养高质量的基础学科人才而言,‘101计划’也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计划。”李月琳说。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点》提出,启动地方高校“101计划”。李月琳表示,对于高校来说,要积极推动相关学科加入到这一计划中,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做到有组织地推动相关工作。
在专业建设方面,各相关专业要围绕“101计划”圈定的核心课程模块,修订专业培养方案,跟进核心课程的教材和课程建设步伐,结合学校的实际,不断改革创新,持续提升课程教学和育人的质量,夯实基础学科人才的学科基础。经过几年的持续建设,实现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质的提升。
在管理机制方面,学校要在人、财、物等方面投入充分的资源,支持相关教师的工作。同时,要为每一项相关工作建立台账,定期了解工作的进展,做好服务和支持工作,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记者 陈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