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躬耕教坛显初心 强国有我志不渝

——致敬2023年“最美教师”

本报记者 吴 丹
2023年09月11日06:2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大山深处托举希望,在教改一线挥洒青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们有一个共同而光荣的名字——人民教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9月10日,第三十九个教师节,2023年“最美教师”评选结果揭晓。闪耀的名字,动人的事迹,他们是优秀教师的代表,彰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体现“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

  矢志报国——

  胸怀民族复兴理想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国家发展同大学发展相辅相成。我们要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办好高等教育,办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在体现中国特色上下功夫。”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如何建设?北京大学教授王义遒是深入的思考者,也是笃行的实干派。他提出了北大本科教育改革十六字方针——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为了解决“卡脖子”科研难题,他长期致力于我国时间频率体系建设,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原子钟,并参与了对我国北斗导航系统至关重要的星载原子钟的研制。

  是他们,胸怀民族复兴理想,为莘莘学子点亮信仰之灯。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退休教师黄令仪,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1989年,她受邀参加国际芯片展览会,偌大的会场上,没有找到一家中国企业。她在日记中写道:“琳琅满目非国货,泪眼涟涟”。2001年,已经退休的黄令仪加入龙芯研发团队,从“龙芯1号”到“龙芯3号”,一批国产高性能芯片应运而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潜心问“稻”48载,研创的水稻轻简化、机械化、精确化等技术获选全国农业主推技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他把技术送到农村、教给农民,还在田间地头培养知农爱农兴农人才,创建了“课堂—实验室—基地—生产田”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是他们,用脚步丈量初心,将教育的种子播撒在广袤的大地上。

  2022年4月,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8部门启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帮扶团队成员跨越山海,筑梦前行,让优质均衡的教育惠及千家万户。

  甘肃陇南市西和县第一中学校长王世柱就是其中一员。他通过评选“校园之星”、举办科技节等活动,帮助学生找到闪光点;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云南昭通市盐津县第三中学校长付宗亮深入调研,提出涉及师德师风、教学质量、学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12个怎么办”,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案……

  匠心育才——

  点亮拔节成长之路

  “不就是2毫米吗,应该没事吧?”

  “2毫米就有可能影响最终的焊缝质量,不能忽视任何细节。”全国焊接机器人大赛训练期间,机器人焊枪导电嘴损耗了,学生拿了另一款导电嘴代替,调整出来的焊丝干伸长度差了2毫米。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王文山发现后,严格要求,及时给予指导,学生最终获得了大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学院焊接实训基地,经常能看到王文山的身影。时而踱步于各个工位间,时而驻足观察学生的操作细节,时而弯下腰手把手指导学生焊接……王文山在教学一线用心指导着每一名学生。

  在山西,有一位教师,坚持做好烹饪教学这一件事。

  山西省经贸学校教师王力群认为,工匠精神就是“一生做好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他精雕细琢、倾力传承,以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为己任,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和三尺灶台。

  在上海,有一位校长,在教改一线积极探索素质教育。

  深化教学改革,学生能领到与自己水平匹配的分层作业;主题式课堂深度整合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提升创新能力……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遵循教育规律,锐意改革进取,学校里学生睡眠时间多、体育艺术科学活动多、课外作业少、近视率低、学业成绩好,在他的带领下,一所薄弱学校成为素质教育知名学校。

  在四川,有一位教师,通过远程教学与实地专题讲座,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通过远程直播教学,4万余名学子受益于她的课堂;先后20余次前往远端学校开展专题讲座,脚步遍及省内外偏远山区;成立网校教师教学研讨群,与偏远地区的教师交流研学……四川成都市第七中学教师夏雪借助数字化手段,促进教育公平与高质量发展。

  仁心爱人——

  温暖万千学子心灵

  一座村小,如何实现小而优?安徽六安市霍邱县户胡镇中心学校教师董艳努力寻找着答案。

  沉下去,乡土为董艳提供了教学灵感,她带着孩子们来到晒谷场,走进田间地头,观察麦子的生长,记录飞鸟的轨迹,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读起来,让书声琅琅,从吟诵古诗到创作诗歌,从每月共读一本书到课上交流分享,3000余首儿童诗结集成册,印证着村小教学的发展和成果。

  贵州屋脊——韭菜坪,海拔2900多米。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小学就坐落在韭菜坪山上。

  在这所“云上学校”建乐队的乡村教师顾亚,是六盘水市盘州市淤泥彝族乡伽米村走出来的农村学子。2014年8月,他通过“特岗计划”,成为一名乡村教师。2016年,他主动申请到大湾镇海嘎小学任教,带着孩子们组建起4支学生乐队,让孩子们的歌声飞出大山、走向世界。顾亚说:“因为音乐,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光。”

  青海玉树市第一幼儿园园长索南达吉用爱和责任为孩子们铺就成长之路,她坚信,“讲好普通话是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桥梁。”致力民族教育事业14年来,她坚持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绘本故事分享、小小记者站等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广西荔浦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熊碧芳既是老师,又是“妈妈”。早上,叫孩子们起床;傍晚,教孩子们洗衣。24年来,她为困难学生筹措助学资金近200万元,改变了近千名孩子的命运,用爱为孩子们筑起温暖的家。

  新征程上,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厉烨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11日 04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