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到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三个向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理论研究者和一线工作者,应准确把握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所带来的三个向度上的变化。
研究内容向度,从“点”到“线”的贯通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是学段的有效衔接,而学段衔接的核心是相邻学段的相邻的两个年级之间的衔接。当前的办学体制总体上分为大学和中小学两个阶段。中小学又分高中、初中和小学三个学段。每个学段都能以学校为单位,在学段内部一体化地备课、教研、评价,实现教学和育人的层层递进。但在学段与学段之间,情况就相对复杂,因为不同学段分属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校可能又归不同的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所以,学段与学段之间在衔接中存在不少障碍性因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是要打通学段与学段之间的壁垒,通过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初中三年级与高中一年级、高中三年级与大学一年级之间在点上的有机结合,实现学段与学段之间的有效衔接。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着眼点不仅是学段与学段之间的点,而且要求将大学、中学与小学的课程、育人目标、育人方式等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设计,宏观架构,不仅要实现点上的结合,而且,在教学设计上,既要体现差异又要突出整体;在育人目标上,既要体现出阶段性特征又要围绕总体目标,也就是要在点的结合的基础上实现线上的贯通。
工作对象向度,由“课”及“人”的延伸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工作对象和重心是课程。课程是育人的主渠道,青少年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设计不同的课程,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课程的一体化建设需要系统地设计各个学段的课程标准、内容结构、授课方式等,又要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编制有针对性的教材,还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与思政课相配套的课程体系和资源体系。
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对象和重心是人。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要通过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的方法,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典型示范、榜样引领等,提升工作对象的政治素质、认知水平。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就是要锚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对不同学段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能够健康生活、自主学习,能够担当责任、开拓创新,能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和能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实践范围向度,自“内”而“外”的互联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场域在教育系统内。学校是开展思政课的主战场,教师是实施思政课的主力军,无论是大学的思政课还是中小学校的思政课,都聚焦于课程,所有的研究行为和教育行为都发生在教育系统内部。
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则不仅要调动系统内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且需要整合家庭、社会、政府等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按照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点,学生本质上是社会人,来自于社会还要再回归社会,完全置身校园与外界绝缘,很难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学生的思政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学校在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中,需要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协助和支持,需要政府托底。所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客观上要求在更大范围内调动更多资源,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
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到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体现了对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认识的深化,要求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对这三个向度的把握中,采取更切实有效的举措,以进一步增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作者简介:
曾志伟,北京市朝阳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评价中心副主任
宋志强 ,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