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大学>>大学校长开学致辞

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倪海东:做志存高远的有为青年

2017年09月18日16:50 |
小字号

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 倪海东

(2017年9月18日)

同学们好!今天的开学典礼,对各位而言是人生中一个重要时刻,从此你们大家将正式开启人生的新篇章。首先,我代表学校再次向各位“宝贝鱼”的到来表示欢迎和祝贺!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工作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阐明了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当代青年的发展和如何做好青年工作指明了方向。习总书记尤其重视教育和青年学生成长,多次对教育进行批示,并深入大中小学实地考察,了解情况,鼓励青年学子立志成才、报效国家。能够考入大学的无疑是同龄人中的优秀者,能够考入北京语言大学的更是优秀之中的佼佼者(我校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普招录取分数连续多年上涨,近年来提前批次招生成绩位列所有在京招生高校文科前10名、理科前20名左右)。北语,被誉为“小联合国”,9月16日的迎新晚会部分新生观看了演出,这从一个侧面对“小联合国”做了最好的诠释。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身处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再加上你们自身的优秀,当你们刚刚迈入大学的殿堂、进入人生转折的时候,就需要明确学习方向,立下更高的目标追求: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有为的当代青年。用高尚的品格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用青春力量服务国家发展,在传承文明、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中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力量。

那么,如何成为有为青年?我主要想从三个角度来谈。这就是我的讲课题目所列内容:一是感恩昨天,二是珍惜今天,三是成就明天。

一、懂得感恩,善于感恩,是成为有为青年的必备素质

在座的你们,经历了充实的高中,度过了紧张的高考。前天,你们还在康庄军训基地斗志昂扬地练军姿;今天,你们已经坐在礼堂里听大学教育的第一课。回头望望,在你们人生的十八九年里,是什么成就了你们今天?固然与你们的努力拼搏是分不开的,但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育、同学的帮助、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和支持,是你们今天走到这里来的重要支撑。站在人生这个新的起点,是不是应该对伴随你走过这段人生经历的人说一声:谢谢!我想,感恩昨天,这是我们首先应该做的。

感恩是感念他人给自己的恩泽,是对他人给予自己帮助的回报。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是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予你的一切,这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积极的人生观,更是一种美德。感恩并是要你给自己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更不是针对自己的所为。

例:每年6月毕业季时,我们看学生的毕业论文(学位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的规范格式是文末有“致谢”部分,近年来,有个老师看到有位同学在致谢中,先谢谢指导老师的悉心指教、再谢谢同学的无私帮助,在最后赫然写到:“谢谢我自己,没想到自己能够写完论文。干了这杯酒,握住毕业证的手。”实质上,这位同学误会了“致谢”的本意。学位论文的“致谢”,实质上就是一种感恩的形式,是感谢在自己论文写作过程中,有意无意给予自己以帮助和支持的他人。至于你是否对自己敬佩得五体投地,那可以在你的日记里抒发---此处省略50字。

感恩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智慧、一种处世哲学。在三个月前的高考中,有的同学发挥正常,如愿进入北语;也有的同学由于各种因素,发挥失利,误打误撞走进了北语。成功时,感恩的理由很多;遇到挫折时,懂得感恩,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从容应对面临的挫折困难、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成败得失,能够感恩生活赐予你的磨难,感恩当下更是一种人生境界。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而是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

例: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是一件很不幸的事。可是罗斯福不但能正确对待,还能从中找出感恩的理由,这种处事哲学给我们很多启示。因此,在未来的四年北语生活里,懂得感恩、善于感恩,养成感恩的习惯,是你们成长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名有为青年的必备素质。

二、珍惜当下,坚定信念,努力提高自身本领

从中学到大学、从家门到校门、从多方庇护到独立成长,你们面临“角色转变”的诸多问题。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高效学习、如何健康成长、如何过好大学四年生活,是每一位新生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今天,我想带你们走进大学、走进北语,开始“北语人”的角色转变。

1. 认识“大学”、认识北京语言大学

什么是大学?这是一个可以从不同角度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从机构和功能的角度来说,大学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是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从大学的起源来看,大学成立之初就是传授知识,也就是说只是教学的地方,后来才逐渐有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往等其他功能,可以说没有人才培养也就不能成其为大学。因此,人才培养既是大学功能的历史起点,也是大学功能的逻辑起点,其他功能都是围绕人才培养产生的辅助功能。所以大学是一个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综合体系。

任何一个国家大学及其人才培养都是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那么,中国的大学及其人才培养任务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要扎根中国办大学,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或者大学,它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韩愈在《师说》中讲: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高校是培养人的地方,立身之本在于育人、在于探求真理,培养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而立德是首位。大学还是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发挥着引领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大学还是青年人的家,是青年们度过人生最美好时光的地方。大学还是个小社会,社会上各种现实的东西都会映射到校园之中,我们要学会应对,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从上述角度讲,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说明好老师对大学及其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只有对“大学”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才能将大学和中学区分开,才能及时调整自身状态,进而过好大学生活。

大学不仅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还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大学文化。因此,每一所大学都有自身的特点。那么,北语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是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183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曾在这里与中国学生共同学习。无论对于中国学生,或者外国学生,我们希望通过具有北语特色的培养方式,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树立终身学习的志向。

北京语言大学被称为“小联合国”,在教室里,中外学生同堂学习;在校园里,中外学生共同参加各类活动。中外文化在这个校园里交流、碰撞、融合。在这种特殊的校情下,形成了北语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外文化交流友好使者和高端涉外人才”,胸怀天下的“北语人”是致力于世界和平发展的世界公民。

第一,北语学子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国际视野,拥有在不同文化间穿行的能力。作为语言大学,北语有得天独厚的语言学习环境,语言就是桥梁,语言为北语学生提供了了解和深入不同文化的能力。

第二,北语学子有很强的“家国情怀”。广博的视野造就自信的个体,越是面临多元文化的冲击,越能懂得中华文化的优秀与博大,越能了解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方能获得人生最圆满的成功。在北语,可能你会发现,生活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却处处充满了想象。

第三,北语学子注重全面发展。四年的大学生涯里,“北语人”有七要:要有健全的人格,要有良好的德行,要有跨文化适应的能力,要有生活情趣,要有运动志趣,要有合作意识,要有志愿精神。一言以蔽之,壮志凌云地想,脚踏实地地干。

2. 坚定理想信念

做人,贵有理想。理想犹如罗盘,指引着一个人生活的道路。

“志当存高远”。一个人的理想志愿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一个人的信念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2013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中谈到: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他指出,当代青年必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014年5月4日,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习总书记的讲话深刻指出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我们要积极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远大志向,自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追求与“中国梦”紧密相连,把准人生航向,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青年。让青春永远走在正确的大路上。如何做到这一点?习总书记于2014年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给青年学生提出了八字箴言:“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勤学。古语有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每个人只有一次大学青春时光,应该倍加珍惜,充分利用有限的大学时光武装自己、充实自己。学习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在“勤学”的基础上要“善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变革和创新不断涌现,知识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对于广大莘莘学子来说,更是要积极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要借助网络化学习方式,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处处都是学习之地;借助交互性学习方式,师生间、同学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分享、互相促进;借助批判性学习方式,探求多种解决方案,而我们知道许多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进而改变传统型的接受性学习弊端,进而拥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综合性的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整体水平和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

修德。《礼记·大学篇》讲到:“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 傅雷先生曾在家书中写到,“修养是整个的,全面的;不仅在于音乐,特别在于做人----不是狭义的做人,而是包括对世界,对政局的看法与态度”。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而言,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寄语,他指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此外,我们还要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细节决定成败,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要修好公德、私德,要学会人类各种美好的价值观念,如劳动、勤俭、感恩、助人、谦让、宽容、自省、自律。

明辨。大学是一个小社会,社会上的繁复变化现象,各种时代思潮,都在这里缤纷呈现,甚至是生根发芽。根据我自己的学习经历,以及与同学们的交流,我能深深感受到青年学子在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疑惑、彷徨、失落,总感觉不到人生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特别是对新入学的大学生,过去有父母、老师管着,告诉你哪些是正确的,应该怎么做,然而到了大学后没有人管了就很不适应,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些什么。这是大学生活的一个基本常态。如何才能度过这个关口,解决成长的困惑?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懂得明辨,学会理性地思考,正确地抉择,方能走好人生的道路,找到“诗和远方”。习总书记告诉我们,只要掌握了正确的“三观”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

笃实。清代大臣魏裔介说道:“欲当大事,须是笃实。”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谈到,“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当作梯子。” 这些都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切莫投机取巧,耍滑头,要做到唐代王勃所写的诗句“征实则效存,徇名则功浅”,这是对不愿意付出劳动而又想要名誉的人引以为戒;要做到李大钊所提出的“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要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对于青年而言,机遇是平等的,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这八个字,我希望大家能认真学习领悟,并在实践中努力去做,一定将受用终生!

3.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关于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他强调,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他指出,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和重视,值得大家要去认真学习。无论是从在孔子故乡曲阜参观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到“五四”探望国学泰斗汤一介;从政治局集体学习纵论传统文化与国家软实力,到在北师大考察时明确反对“去中国化”;从外事活动中阐释中华文明与海外文明的交流互鉴,到万米高空的专机上倡导学古诗文经典……

北语结合校情,倡导君子文化,强调君子人格培养。“君子”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在先秦典籍《周易》、《诗经》、《尚书》中已广有“君子”一词,主要是从政治角度立论,即“地位高的人”(主要指“君”)。《论语》对“君子”概念进行了道德层面的充实和理论化的建构,使君子从“有位之人”转化为“有德之人”,孔子将君子人格视为理想人格,两千多年来君子人格为中华民族广泛认可,成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高尚人格。

改革开放以来,君子人格呈现出自主性、开放性的新内涵,可以简单表述为四个特点:以责任为理想目标、以宽容为内在精神、以诚信为基本原则、以好学为外在规范。我们在继承孔子君子人格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中国社会的价值需求,以责任、宽容、诚信、好学为现代君子人格的有机统一体。

学校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以培养“君子人格”为主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习得和传播活动。如宣传部在校报上开辟的“坚持立德树人 培育现代君子”专栏,邀请名家对君子人格、君子文化进行理论探讨;学工部举办的国学知行“君子雅茗”系列活动,以国学茶座的形式让学生聆听和体验国学的博大精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每年举办的汉字风采大赛,感受“文以载道”的中国字的魅力;信息科学学院每年承办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微电影大赛,宣传中国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等;艺术学院举办的 “博艺雅集”系类活动;还有学生会、茶艺社、汉服社、诗社、国学社、古琴社等学生社团的系列展演活动等。

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我们坚持以中国社会“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激励中外青年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北宋理学家张载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也是我们北语人的使命和担当。

三、积极锤炼高尚品格,努力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接续奋斗。

1. 积极参与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2013年5月)指出,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要勇于创业、敢闯敢干,努力在改革开放中闯新路、创新业,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希望同学们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要坚持艰苦奋斗,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不怨天尤人,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前程。“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但心中有阳光,脚下就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生的黄金时期在青年,青年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

北京语言大学为同学们创造了很好的实践机会,希望大家好好把握。例如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拿出专门经费,支持同学们到祖国各地调研感兴趣的话题。每年都有近300名同学参与社会实践,成果丰硕。此外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很丰富,连续两年分别获得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银奖。还有中外学生交流活动、社团活动等,这些实践都有助于开拓视野、提升综合能力,希望大家多多参与。

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各位同学都要在未来的大学时光里,坚持学习至上的理念,让勤奋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努力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提高人文和学科素养;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2.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古人云:“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努力在实践中增加才干,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展眼界和视野,着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着力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必须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避免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局面。

例:曾经有一家国外电视台进行民意测验,主持人提出的问题是:“你是愿意在过去生活100年呢?还是在未来生活100年? ”令人十分惊讶的是居然有2/3的观众选择了过去!而这个电视栏目是观众对象以20岁左右的青年为主的时尚节目。

这说明什么?面对资讯的瞬息万变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任何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危机感。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必须采取最有生命力的生存方式。毛泽东曾说:“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一旦学习停滞了,适应就停滞了。适应新时代的生存方式,就是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努力创造奇迹,坚持赢得未来,只有做到终身学习的人,才能不断获得新资讯、新机遇,才能不断获得高能力、高素质,才能够不停顿地走向成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大学生活真正重要的不是学会多少既定的知识,而是要学会学习的能力,养成离开校园之后仍能坚持学习的习惯。

3. 锤炼高尚品格,不断奉献青春力量

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这就要求你们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品格;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精华;自觉带头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坚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信息和负能量,以实际行动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弘扬向上正能量。用顽强拼搏书写青春,用青春奉献国家建设事业。

同学们,作为“北语人”,你们将成为北语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将见证北语发展的美好未来,希望你们谨遵“德行言语,敦睦天下”的校训精神,牢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和母校,以精彩的人生报效祖国。希望若干年后的你们,兜兜转转,阅尽繁华,念念不忘的还是北语。

最后希望大家在北语的四年时光过得精彩,收获满满,祝大家学业有成!

谢谢。 

来源:北京语言大学

(责编:吴思旻(实习生)、申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