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援藏初感
转眼间,我来到山南二高支教已有一月有余。这期间,有刚来到新环境的兴奋,也有面对新环境的茫然。在开学初的班主任竞聘中,我没有顺利晋级,有点遗憾。我被学校安排在2016级,带三个班的物理课。工作量不是很大,但是面对这一批藏族孩子,心里还是拿不准,深怕自己不能胜任眼前的工作。好在有领导的积极引导和西藏同事的热情帮助,让我很快的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
西藏的孩子善良淳朴。他们很爱笑,笑起来的时候是那么灿烂。前段时间因为感冒,我的嗓子发炎沙哑,上课不时咳嗽,流清鼻涕,学生给我倒水递纸巾,还把学校给他们发的牛奶给我喝。还记得,在高一17班上课临近下课时,我提议大家给我取个藏族名字。一个叫强索的男同学,悄悄的凑过来说:“老师,我给您取个名字吧。”我递过粉笔要他把我的藏族名字写在黑板上,他双手接过我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写上我的名字。别看这位同学个子小小的,写的字却力道十足。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出来了我的藏族名字。班级顿时响起了一阵阵掌声,同学们也异口同声的喊出我的藏族名字——“扎西嘉措”。
这边的孩子学习压力其实很大。他们要学三门语言,分别是藏语、汉语、英语。随着这些年的教育投入,学生普通话水平有了很大进步,我和他们日常的语言交流已不是太大问题。但上课时,我用汉语讲出来的很多物理概念,学生听起来比较吃力。因为他们的第一语言是藏语,平时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基本上不说汉语。汉语底子相比不是那么好,听课时不时要转换成藏语来理解,这样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针对这个情况,我上课时尽量提高嗓门,压慢语速,重点的地方反复多次的提醒。虽然进度有点慢,但是,我相信,过了这段时间的磨合期之后,后面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
物理这门学科,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都是个很大的挑战。我带的几个班的学生,虽然中考都有看起来不错的物理成绩,但不少同学是通过初中的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物理的。比如,在第一章的第四节中,牵涉到利用速度的定义式求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问题,我举了一个优化设计上的例题,直接要学生算,不少同学遇到了困难,结果算出来的也是很慢才完成。除了运算能力欠缺外,涉及到初中的有关刻度尺的读数技能,学生们掌握的还不理想。
由于西藏实行全自治区统一招生,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地方,基础和能力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我们任课教师放慢教学节奏,多铺台阶,巧设问题,把基础的问题讲透。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的题目和过多的能力拔高。又比如,在上第一章第五节加速度这一节时,在讲速度变化量这个概念上,我首先让学生回顾位置变化量的求解,学生似乎明白。于是,我立即举了一个运动员踢足球,足球反弹的实际问题,给出了足球碰到门柱前后往返的具体速度大小值分别是20m/s和15m/s,要学生计算足球的速度变化量是多少。不出所料,错误的结果很快出来,同学们自信满满的说结果是5m/s。于是我提醒到:“某个量的变化量应该是后面的值减前面的值啊!”于是有一个结果立马出来,但还是错的。学生搞不明白为什么了,一个个一脸茫然地盯着我看,期待正确的结果。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要学生回答速度是标量还是矢量?这前后两个速度有什么不同,在代入数值到公式时如何把这个区别体现出来?这样一来,学生的问题迎刃而解。
随着教学不断推进,和藏族孩子们接触机会的增多,我越加发现,这些孩子原来是那么的可爱,他们对知识还是很渴望的。因此,他们的学习更需要我们有耐心的引导。我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帮助下,孩子们的学习一定会有更大的提高。
(习会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