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舰战略”创新力——以战略定力迎挑战(下)
“大舰战略”,是整个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提高质量的重大战略。无论是“双一流”建设,还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和高职院校打造升级版,都面临这样的战略选择。
战略的决定性作用不言而喻。要让这种作用发挥得好,既需要把握大局的战略清醒,也需要处理复杂局面的战略定力。
而战略定力,就在把握大势前提下,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应具备的宽阔视野、战略睿智和坚定沉着的行动能力,是基于全局性、根本性和长久性的稳定优势和实力。
高等学校能不能通过正确的战略抓住发展的先机,将深刻影响未来的发展格局。实现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学科专业集群超级平台,必须做出战略性、整体性、系统性的变革,既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更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应势而谋,深入研究管用的措施和办法。
实施“大舰战略”在具体实践中要把握六个关键问题。
第一、聚焦战略找好突破口。根据学校的定位,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需求,抓住国家经济转型发展机遇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深刻分析所服务领域的创新链、产业链,准确切入、有取有舍,在关键突破口上加压力、加流量、加杠杆,坚持不懈取得突破。取得突破后,还要敢于投入资源。
第二、突破传统学科思维,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要进入科技创新前沿领域,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建设培养人才,不能固守传统的学科思维。对学科专业目录的管理一定要有科学认识。无论是在基础科学领域还是应用科技领域,都不能把追求现有学科专业体系中的排名作为主要目标。
第三、建设先进的集成化基础设施。要建设学科专业集群超级平台,就需要建设先进的集成化基础设施,但不同类型的高校是有差别的。对于大多数的地方高校而言,主要是要依托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专业和学科,围绕主攻方向,建设多学科集成,理论与实践教育统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技术转化、行业智库多功能集聚的创新中心和超级学习工场。
第四、吸引和集聚复合型领军人才,打造人才“狮群虎队”。学科专业集群超级平台建设对教师的结构、学科的结构都提出来全新的要求,只有吸引集聚高素质的领军人才才能驾驭这样的“大舰”。对应用型高校来讲,这些领军人才既要懂科技、又要懂产业、还要懂管理,要有本土经验还要有国际化的视野。
第五、加快推动基于开放化、集成化平台的创新组织机制变革。高校创新组织机制变革既要发挥优势,又要有效解决问题,除了思想观念的转变、评价和激励机制的改革,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大舰”平台,最重要的制度基础是开放化、集成化的“大舰”运行机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创新微生态,在各主体的协同共生交互中不断进化演化创新。
第六、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价值管理,善于用金融机制加速“大舰”发展。学科专业集群的建设总体上是一个大投入、大产出的机制。要充分利用金融机制,包括国内银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国际商业银行贷款、金融租赁、基金包括投资基金和公益基金会、信托、公开上市等。同时,要把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学校的战略方向上,从而迅速在核心学科专业集群上形成人才、创新和社会服务优势,依托这种优势,用全新的视野和科学的方法为学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资产基础。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以战略定力迎挑战
战略定力在战略思维、战略研究、战略管理和战略发展上要求观大势、谋大事,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更不能自乱方寸。
2016年1月,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成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个“高等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基地院校。中心对学院“十三五”事业规划、转型总体方案、专业集群建设、智库建设进行充分论证,在民族特色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开展针对性指导,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改革指明了方向,树立了转型发展的坚定信念。
战略定位、方向、目标确定之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地执行好战略,保持战略的科学性、延续性,并在继承中谋划创新。
思想的高度拉升发展力度。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明确“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生存发展需求以及学生需求”四个需求导向,确定“以生为本,民族风格,内涵建设,应用导向”的办学理念和“民族性、应用型、开放式”的总体办学定位,以实现向应用型转变,建设满族文化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的总体目标。
改革的深度拓展发展宽度。课程改革是学校深入转型的重要抓手。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大力推进应用型课程建设改革,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通过实施应用型课程体系重构工程,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形成以用为本、互相融合的课程群或课程模块。目前,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应用型课程建设稳步推进,已经建成一批成型的应用型课程。2016年借助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超级平台,先后入选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中国教育智库联盟、“教育之弦”卓越创新联盟,成功加入国家“产教融合工程”、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中英大使馆繁荣基金等项目,不断拓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和国际合作宽度,激活转型外生动力。依托专业优势,成立承德发展研究院和避暑山庄研究院,建立以政府及相关部门出题目,学校搭建平台,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给予支持的智库运行机制,对接学校转型工作部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有效结合。
创新的锐度刷新发展亮度。作为河北省唯一一所民族类本科院校,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坚持融入地方文化发展,确立了将满族非遗的教学传承与实践作为突破口,突出民族性办学特色,真正落实学校“一张民族牌”的发展战略。首先形成《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实践方案》,就如何打造民族办学特色组织全校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凝聚以“满非遗”为核心的“民族牌”思想共识。其次,成立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满族非遗教学传承与实践指导委员会,设立满族非遗教学传承中心、满族非遗研究中心、满族非遗展演中心、满非遗展览馆、满非遗活态传承基地以及满语研究所,聚焦满族非遗传承实践。第三,以“大课程观”为指导,在教学中融入满语和满族非遗内容,构建满族文化课程体系,同时搭建满非遗平台,在宽城、丰宁等满族自治县建立了4个非遗实训实习基地,引进兼职专家和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进校担任指导大师,与满族剪纸、刺绣、布糊画、餐饮等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民族院校应有价值。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以战略定力统筹全局。借助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优势平台,实施学科专业集群建设、“民族牌”发展战略,抓住改革良好契机,实现深入转型、特色转型,逐步建成一所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应用型大学,在应用型高校改革的大潮中勇立潮头。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