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舰战略”的创新力——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上)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战略思维是中国发展奇迹的精髓。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创新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对于高等学校来讲,如何找到一个战略切入点是当务之急。这个切入点应当是服务支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高等教育自身结构调整、提高质量的会合点。
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主动适应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变革的蓝海。最重要的战略切入点就是要摒弃原来“小舢板”的思路,转到建设“大舰船”的思路上,即建设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学科专业集群超级平台,这就是“大舰战略”,也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提高质量的战略基础。
战略方向
战略判断,战略部署,战略重点,重大战略机遇期……回首20年来的教育改革历程,这样的表述耳熟能详,战略思维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次决定命运的关键转折,无不源于科学准确的战略判断;每一项审时度势的战略抉择,无不为艰难的改革进程迎来柳暗花明。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第一位的问题是战略问题,战略规划不是重点工作的汇总,其核心是战略的清晰表述。当前,高等学校的主要战略方向应该放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上,加快建设有竞争力的学科专业集群超级平台。通过“大舰战略”的实施,应对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变革的“蓝海”,使高校抓住发展先机,以战略思维,创造性地破解改革发展中的难题。
改革大潮已经起势,到底什么样的战略思维,才能适应“改革创新”的要求?
从结构调整的角度,高等学校不仅要做“加减法”,更要做“乘除法”。
所谓做“乘法”,就是在学科专业体系建设上,要加快发展复合学科、交叉学科;在人才培养上,要加快培养复合型、交叉型人才;在科技创新上,要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作为主攻方向。“乘法”要求学科与学科、专业与专业、研究与应用通过碰撞、融合、协同形成学科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业创新。
而“除法”就是每所高校要聚焦学校所服务的产业链和创新链,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到“压强”足够大。资源丰富的学校,集中到几个学科专业集群上。资源不足,就聚焦到一个学科专业集群上。资源再不足,就再聚焦到一个学科专业集群的几个关键方向上。总之,衡量的标准就是一个,“压强”大到能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从提高质量的角度看,高等学校不能只是加固原有的“小舢板”,而是集中资源建造“大舰”。
战略选择决定一所高校的未来。“在亚历山大胜利的根源里,人们总能找到亚里士多德。”要从战略上解决问题,高校首先是要树立集中资源建设有竞争力的学科专业集群平台的思路,并以此来推动人才培养体制的系统性改革。很多高校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专业,个个都是近海作业的“小渔船”,经不起风浪、出不了远海,进入不了产业革命和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按照这样的思路,无论是专业增减,也还是这样的平台、这样的动力、这样的能力,解决不了提高质量这个根本问题,更无法真正解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
要用现代化的远洋渔轮替代小渔船,用现代化大舰替代旧舰船,用新型学科专业体系替代传统学科专业体系,用学科专业集群超级平台替代小而全、大而全的离散型专业结构,只有代际更替,才能真正实现质量提升。
“大舰战略”决定未来高校竞争的主要格局。
高等教育的结构性调整,必然导致高等教育整体格局的改变。一所高校在未来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有什么样的位置,不是由规模决定的,而是有没有拿得出手的“大舰”,有没有能够出远洋的“大舰”,有没有具有竞争优势的学科专业集群。
这有三个方面的考量。第一看它在国家和区域、行业创新体系当中的地位。其次看它在区域、行业或全国中相对其他高校的优势。第三在相对所服务的产业和这个领域的中小微企业的科技优势,能不能参与价值的分配。
战略特征
“大舰战略”打造的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和生态化的系统,它融于一个开放性的创新生态系统中,自身又构成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建设的创新生态系统。
开放融合式发展,首先要有明确具体的定位。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就是要基于一个细分市场,比如服务于哪个区域,哪个行业。学科专业集群不是简单把几个学科、专业拼凑在一起,而是集成于对应的创新链和产业链。从宏观上讲,这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的核心机制,从微观上讲,这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关键过程。
“大舰船”与“小舢板”的主要差别,是知识、技术、装备、人才和信息化的高度集成。
对高校而言,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活动不可分离,科技创新和转移应用不可分离,创新创业活动和专业教育的改革不可分离,而要将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唯一现实和有效的载体就是通过学科专业集群平台,使人力资本的乘数效应得以实现,使高校的创新生产力大大增加,在此基础上,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各项职能的统一。
科技发展和竞争加剧,科技创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的路径越来越短,大型企业和政府部门也深度介入到基础研究中,使部分基础学科也需要四位一体(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国际合作、网络协同)发展思路。
军事上,大舰出海作战可谓超级:天上有卫星、空中有预警机、地面有雷达、舰群有多舰种的配合和强大的后勤保障,而这些全部通过数据链接在一起。
超级专业集群如上同理。它处在一个多维的网络体系中,需要与校友、学生及学生家长、企业、行业、地方政府、社区、相关学术机构、同类高校、上下层学校以及庞大的互联网体系建立广泛的连接。通过不断的连接,建设小平台、中平台、大平台,最后超级平台。
纵论教育改革创新大势、擘画改革发展蓝图时,要有战略思维。每所高校都要有战略选择,而战略选择的目标就是做到“压强”足够。
钦州学院:以战略思维谋全局
思想能否破冰,直接决定着行动能否突围。
站在巨人肩膀上启动改革的新征程,具有怎样的战略思维,决定着你能走多远、登多高、抵达何处。
2016年4月16日,钦州学院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签署合作协议,成为“高等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基地院校。协议签署第二天,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组织专家组对钦州学院开展为期一周的调研,形成《钦州学院调研报告》,为钦州学院推进基于重点学科专业集群的产学研用平台建设,把脉问诊。
钦州学院原学科专业集群按二级学院设置,没有体现学科专业的集中、交叉与渗透。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专家组建议,打破学院、学科边界,有效对接广西沿海地区产业集群,将学科专业集群从12个缩减到4-6个,分类建设。
一石激起千层浪。针对专家组意见,钦州学院打破原有二级学院、学科专业壁垒,依据广西沿海地区产业链(产业集群)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学科专业集群,调整、编制了《钦州学院学科专业群建设规划》,将学科专业群从13个缩减为6个,重点建设“海洋生物与技术”、“海洋交通运输与工程”、“能源与化工”等三个特色优势学科专业群(下图所示),加快建设“信息”、“经贸与现代管理”、“文化传媒与艺术”等学科专业群。
服务地方需求是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根本使命,特色发展是地方本科院校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最佳路径。如何实现“院校特色发展”与“服务地方需求”有机融合,是地方本科院校必须破解的难题。
钦州学院加快学科专业集群内涵建设。选择特色优势学科,结合地方发展需求,凝练学科方向,开展学科建设。围绕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项目建设重点学科,与行业企业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水产”、“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术型硕士点和“工程硕士(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硕士(化学工程)”、“国际商务硕士”、“农业硕士(渔业)”等硕士专业学位点。
高水平人才队伍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高校的关键。钦州学院下大力气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强化“培养一批、引进一批、聘用一批、共享一批”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思路,加大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申报设立省级“特聘专家岗”、“八桂学者岗”平台载体,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集聚高层次人才。
同时,以改革课程体系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构建基于知识应用和未来发展的前瞻性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培养能力为主”。在教材建设上,实施“十三五”应用型系列教材建设规划。在教学评价上,从只注重结果性评价转变为既重视结果性评价又重视形成性评价。
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水平,钦州学院推进基于重点学科专业集群的产学研用平台建设。
以海洋交通运输与工程学科专业为例。借助北部湾政校企合作发展联盟,与中船钦州修造船基地、广西船舶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船集团第十一研究所、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广西海事局、钦州市海事局、南通航智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北部湾拖船(防城港)有限公司、广西钦州力顺机械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学科专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产学研用平台。建成省级重点学科2个(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航海实验实训中心、先进制造与创新创业实训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西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广西北部湾海岸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北部湾现代港口物流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临海机械装备设计制造及控制重点实验室)……办学特色日益彰显,校地校企合作成果丰硕。
学科专业群及其产学研用平台建设,使钦州学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越走越宽阔,彰显了“地方性、海洋性、应用型、国际性”的办学特色,提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方今之时,改革既有击楫中流的畅快,也伴随着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把问题放到历史和世界坐标中去分析,意识到“难走的路是上坡路”,我们就能保持战略定力,充满信心。以战略眼光透视教育的改革方位,清晰地认识到挑战在哪里、机遇期出路在何方,就能真正做到“蹄疾步稳”。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