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亦母”照亮学生前行路
图为:刘晓琳和她的学生们在一起 记者曲严 摄
“允许学生犯糊涂吧!因为我自己也常犯糊涂”,“接连两周我让家长带孩子到户外感知春天,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同学作文跑题”……这些文字来自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第六小学四(一)班班主任刘晓琳的班级日志。
本报开展“寻访荆楚好老师”活动以来,新洲区多名学生家长向活动组推荐这名好老师。近5年来,刘晓琳写下40万字班级管理日志。她和学生一起设计班徽、班币、班规,成立“班级银行”“班级法院”“班级图书馆”;采用学生承包责任田形式,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
对学生比家长还耐心
48岁的刘晓琳,从教已29年。她所教的邾城六小地处城乡接合部,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数90%以上。为照顾好他们,刘晓琳每天上午7点前赶到教室。学生里,谁对韭菜过敏,谁喜欢吃饺子,谁有过敏性鼻炎……刘晓琳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刘晓琳有一个随身包,里面装着风油精、创可贴、针线包等20多件小东西,冬天时还会放几张暖宝宝。课下,她经常为学生剪指甲、梳辫子、缝衣服,孩子们都喜欢喊她“刘妈妈”。
2007年,刘晓琳班上有名脑部受损的学生小邱,读三年级的小邱连生活都没法自理。刘晓琳默默地陪着她,每天带她上洗手间。有时小邱尿裤子,刘晓琳默默地拿出自己掏钱买的衣物,悄悄地为她清洗、换衣;手把手地教她吃饭,学习上为她“开小灶”。这一坚持就是4年。“虽然辛苦,但看着学生恢复自信,会开心地笑,这些都是值得的。”刘晓琳说。
40万字日志有理有情
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她和学生们一起制定班币来玩“抢红包”游戏。首先,学生通过完成一些指定项目,获取“抢红包”资格,抢到的“红包”可以积累,兑换的奖励有礼物包、抵错包、择位包、借书回家资格包等。有时还有一个集体大礼包,就是全班加一节体育课或手工课、游戏课。近5年来,刘晓琳把这些教学心得体会,整理成班级日志,共计40万字。
8月25日,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新洲区邾城六小,刘晓琳正给全校百余名教师做集训讲座。3年前,该校成立了“刘晓琳工作室”,校方在全校范围择优选出10名优秀班主任,形成固定团队,推广刘晓琳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上的经验。
该校校长余其芳称,29年来,刘晓琳有很多机会调离教师岗,但她舍不得学生。她用慈母般的情怀关爱着每一位学生,潜心研究如何将课上得更好。 (楚天都市报记者揭明玥通讯员林贵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