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新大学爱情:且练且珍惜

2017年08月07日08:52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新大学爱情:且练且珍惜

“爱情是什么?”徐静怡问自己,关于这个问题她也一直在寻找答案。

本科期间,她曾谈过一场一天便分手了的初恋,用她的话说,那更像是一次美丽的误会和意外。后来,徐静怡去美国读研,通过一个交友App识得一位“聊得来”的男友,开始了一场跨国“网恋”。

后来的后来,二人还没来得及见上一面,便聊崩了,分了手。

一场为期不到半年的恋爱草草收场,徐静怡像大多数失恋男女一样,不甘,愤怒,去疯狂,慢慢恢复平静,释然……现在,已读研二的徐静怡重新安装了那个交友App,开始了下一场寻爱之旅,她觉得自己“需要个精神上的额外寄托”。

恋爱,如一次奇妙的化学反应,随时可能发生,或长或短,喜怒悲欢百般滋味尽在其间,而后的结果也不得而知。不知何时起,“恋爱”就摆在那里,成了曾经的,现在的,以及未来大学生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但恋什么?又该如何爱?

可以确定的是,至少现在像徐静怡这样的纯“网恋”方式正在更新换代。

假装CP练习爱

“恋爱”是个古老的话题,古今中外上演着无数个版本,24岁的研二学生成印光也期待着自己的那一版开始,直到去年9月。

成印光口中的她,是一名在“我想认识你”微信公众平台的“合约情侣”活动中认识的女生。

据了解,该活动会根据报名者提供的个人信息组CP(Coupling的缩写,意为情侣档),CP二人可聊天,亦可选择假装情侣进行线下任务,如看电影等。

报名4天后,成印光配对成功。他惊讶地发现自己与那位女生之间有太多共同点,既是同一学校、年级,又同是四川人,“甚至连选导师的情况也很相似”。于是二人选择进行线下任务,当天下午就见了面。成印光记得:“当时她在路灯下等我,我一眼就看到了她,但紧张到不敢去认,因为她比我想象中还要可爱。”

之后,二人以完成任务的名义一起喝咖啡、拍照、夜跑、玩三国杀等,“坐地铁时我们被汹涌的人潮挤在一起,便一人一个耳机一起听歌,时不时触碰在一起,有种很微妙的感觉。”那晚,成印光在日记里写道:“我也许真的遇到了对的人了。”

而这些任务的“幕后设计者”便是“我想认识你”的CEO时艳强。在他看来,设置线下任务,一是尽可能减少CP初次见面时的尴尬,二是考虑现在有部分人由于从小是独生子女,且生长于网络时代,不知道怎么去表达自己的感情,以及怎么建立这种亲密关系,而一起完成任务也算是种练习和学习。

“现在的互联网这么发达,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沟通方式多样,遇到心仪对象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不过网络信息时代,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家去亲身感受现实世界的积极性,所以一定要线上聊天和线下互动结合才能增进理解。”成印光说。

恋爱是什么?能吃吗?

武汉大学的覃思浩则在一次校园版的“非诚勿扰”上“被爱情撞了一下腰”。

去年夏天,武汉大学“非诚勿扰”活动现场,作为来围观的众多“吃瓜群众”之一,覃思浩看着台上一位女嘉宾对同伴说了句“这姑娘真好看”,没想到就被同伴推上台,一脸茫然地成了“男嘉宾”。

“当时内心很紧张,毕竟第一次遇到这种场面。” 覃思浩说,第二轮时所有女嘉宾都灭了灯,但在最后环节他有一次与“心动女生”告白的机会,“她问我为什么喜欢她,我回答说,‘肤白貌美,人有气质,衣服颜色搭配好看’,没想到她居然同意了。但后来她告诉我,当时只是因为站得太累了,想下来歇歇”。

现在,覃思浩已和他的“心动女生”相恋一年多,他认为“大学恋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青春期的懵懂感情在高中受到抑制,来到大学后遇到兴趣相投和互生好感的异性,跟着感觉走就行了”。

古人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据《2016年大学生恋爱白皮书》显示,78%的受访女大学生和70%的受访男大学生表示想恋爱,至于谈恋爱的原因,“课业压力小,空闲时间多,无聊”排在首位,占比40%;其次便是“想要在校园体验一份纯粹的爱情”,占比35%;第三,便是“跟风谈恋爱”,占比20%。“希望遇到和自己共度一生的人,避免日后为了结婚而结婚”的仅占5%。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咨询师李晨枫表示,心理学中有一种“爱情三角”理论,即完美的爱有亲密、激情和承诺三种组成部分,可分别对应恋爱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大学生恋爱也是如此,或出于对亲密依恋的需求,或生理需求,也不排除社会期待、社会压力的影响,每个个体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

“恋爱关系中最关键的是亲密感。个体从出生就寻求和发展着与母亲或其他重要养育者间的亲密感,以便更好地活下来。长大后,对母亲的这种身体和心理的依恋会慢慢减弱,恋爱关系则成了成年人寻求亲密感的主要途径,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对婴幼儿时期对母亲的依恋情感的替代、延续或补偿。” 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杨丽认为,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这种亲密感的需求程度会有所不同。

“现在大学生间的恋爱比较纯粹,他们不那么看重对方的物质经济条件,而是更看重对方的品格或性格,比如这个人可能家庭条件并不那么好,但跟他在一起就很开心就在一起了。”时艳强认为,随着年纪的增长,学生们会渐渐考虑更多恋爱关系中的,甚至是婚姻中的现实问题。

恋爱,亦是“炼”爱

有人说,恋爱是人的本能,但成印光认为,恋爱也是项需要不断学习的技能。 “比如理解能力,言语的表达经常会出现误解,所以理解对方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成印光说两人已有结婚的打算。

在他看来,这段恋爱不仅是场感情上的“大丰收”,更是让他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爱,不仅是爱自己的女友,对父母、朋友的爱同样如此。

李晨枫认为,当下大学生多成长于独生子女家庭,有较强的寻找亲密关系的需求,但又较少有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机会——小时候最好的朋友也许是家长,进入中学后发现学习成绩成了人际关系的重要砝码,到了大学才意识到自己在人际关系上还是个“小白”,而在亲密关系的建立过程中他们会慢慢学会认识自己,也学会尊重宽容和协作。

恋爱,作为一种复杂的亲密关系,既是对自我和他人的一次再认识,也是对人性深处的一次探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如在恋爱中迷失自己、自我怀疑甚至伤害行为。

杨丽建议:“对恋爱中的伴侣一方或双方提供的心理援助并不是去教会个体如何找到男女朋友,而是帮助他们去面对恋爱关系中的困难,打开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通道,学习如何以更加建设性的方式获得和维持亲密感,促进个体人格的成熟和完善。”

(文中徐静怡、覃思浩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孙庆玲 实习生 刘梦妮 苏琬茜 苟洪景

(责编:魏楚云(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