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拓展灵魂的深度 离开“舒适的陷阱”

丁雅诵
2017年08月03日08:4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离开“舒适的陷阱”(凭栏处)

暑假刚开始,一个大学生朋友就兴致勃勃地从图书馆借了10本书,然后千里迢迢地扛回了家,并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要读完”。结果一个多月过去了,问他读书进展如何,他发来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说:“在家刷网剧、追漫画太开心,书恐怕只能原封不动地背回去了。”

陷于生活的“舒适”,这样的状态并不罕见。有些人每天一有空就追看情节狗血的网络小说,却不愿翻开一本有思想的书;有些人一到周末就要看嘻嘻哈哈的综艺或直播,却懒得欣赏一部有深度的电影……批评他们,他们还振振有词:“天天工作学习这么忙,有空就不能好好放松一下吗?”结果几年下来,他们发现自己毫无长进,又开始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

追求舒适是人的本性,但毕竟“任重”才能“道远”。很多时候,轻松快乐往往是个“甜蜜的陷阱”。而且这种陷阱会让你在不经意间越陷越深,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日日丧失斗志。就像当下的许多新媒体平台,不是以传播价值为导向,而是以用户为消费对象,怎么狗血怎么编,怎么欢脱怎么写,只为“博君一笑”。可怕的是,很多人就是“吃这一套”,越是花哨搞笑没头脑的文章点击量越大、转发率越高,结果恶性循环,“好看而没用”的文字随处可见。

好不好看和值不值得,其实是两个概念。拿读书来说,有些书属于“垃圾食品”,虽然感觉很美味,但实际上化学添加剂很多,吃完之后有害无益。而有些书却是“精神食粮”,或许看上去有些吓人,比如玄妙高深的《道德经》、长篇巨制的《战争与和平》、艰涩难懂的《判断力批判》,刚开始“啃”的时候确实难以下咽,但一旦真正用心“啃”完,不仅能给人带来内心的充实和深度的思考,更能使阅读的难题迎刃而解。

今天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如果一个人总是沉浸于轻浅的享受,而不读不看一点厚重深刻的东西,就很容易失去定力和根基,失去辨别和判断的能力,迷失在泥沙俱下的信息洪流中。为什么一提笔就变成东抄西凑?为什么时常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为什么总轻信人言沦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为什么一遇到棘手问题就会陷入无助?恐怕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懒于读书,疏于思考。

读书向来不是容易的事,但也只有经历痛苦、不断思索、长期积累,读书给人带来的愉悦和光亮才能显现出来。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如今有许多人习惯了浅表化、碎片化的阅读,以为每天读几篇微信公号、刷一刷微博热点、看一看公知评论就是在学习在进步了。殊不知,想以悠闲舒适的方式获取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义,实则缘木求鱼、痴心妄想。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一部部经典之作才是增加人生厚度的砝码。想要做个有深度的人,想让自己的内心时刻保持新鲜,就要克服惰性,把读书学习当做生活的习惯。而当社会中大多数人都能以读书为好,而不是百无聊赖地寻求简单的快乐的时候,浮躁的时代风气也会随之一变。

离开舒适的陷阱,多读书,多思考,拓展灵魂的深度,你会发现人生大有不同。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03日 18 版)

(责编:熊守朋(实习生)、申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