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丝绸之路” 不落人文关怀
编者按:7月24日,来自北大、清华、北航等高校的首都大学生采访团,赴西安—杨凌—兰州—敦煌—张掖进行“穿越千年丝路,寻找中国印记”集体采访活动,探寻千年丝路中的往事,触摸丝路的传承和发展,于探寻中学习,于采访中传承。本次采访活动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人民网联合主办。
“请您在第十候车室候车。”把票放入兰州西站门口的闸机中,传来了这一段提示语音。今后,从兰州西站进站的旅客再也不用慌慌张张在LED屏幕上寻找自己的候车室了。7月9日,宝兰高铁开通,大大缩短了西北地区与中部地区的时空距离。除了先进的科技,这条钢铁“丝绸之路”更有温暖的人文关怀。
兰州西站工作人员在为首都大学生记者团认真讲解(北京工业大学 李安东摄)
“以前我父亲来兰州我总是和他一起,他汉语不太好,但是现在不用了,兰州西站的服务很棒!”来自乌鲁木齐的吾拉尔别克指着问询处告诉我们。兰州西站西接兰新高铁,有很多像吾拉尔别克的父亲一样的少数民族同胞乘车来到兰州,语言总是一个令他们头疼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兰州西站设置了专门的维语服务。目前,兰州西站的问询处提供了八种语言的问询服务,语言再也不是一道屏障。
兰州西站检票工作人员(北京工业大学 李安东摄)
走入车站值班室,一个表格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它以时间为横轴,岗位为纵轴,工作人员的姓名分列在表格的上方,表格上还贴着标注着代表着“交接”,“晚点”等字样的红色磁铁。经过询问,得治这是兰州西站精细化管理的“2表1卡”模式。与之配合的,是每个工作人员手中的手卡。值班站长可以清楚地掌握车站每个工作人员在每个时段的位置,方便随时调配管理,从而实现了车站运行的高效化。兰州西站的工作人员严雪自豪地说:“我们兰州西站所有人都是一岗多职,全岗多能。”“2卡1表”的管理模式只是兰州西站精细化管理的一个剪影,通过精细化管理在实现了贴心细致服务的同时,也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工作人员因为管理而引发的时间与人力成本。
兰州西站问讯处工作人员在帮助旅客解决问题(北京工业大学李安东摄)
透过兰州西站,宝兰高铁这条钢铁“丝绸之路”不仅仅有先进的科技,更多的是科技中闪烁的点点人文关怀的柔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张鸣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