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首届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在青海开营

2017年07月30日17:36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西宁7月30日电 (记者 姜峰)日前,首届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在青海开营。训练营在“澜沧江-湄公河之约”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基础上举办,邀请历届决赛的优秀项目团队参加,流域六国8所高校的35名青年齐聚中国青海。

两年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14所高校的90余名学生通过大赛平台为流域治理与发展注入青年智慧。两届赛事、四次活动,流域六国高校师生近600人次参加,提交政策创新、公益创业和小微企业方案83个。该赛事也已被中国教育部纳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度活动安排,成为澜湄六国政府认可的国际活动。

决赛后,获奖团队需根据专家意见,加强实地调研、充实材料,进行可行性论证。今年的训练营通过汇报公益实践或创业孵化进展跟踪项目进度,并由与创新创业项目有关的学科专家、行业企业家组成的专业团队对六国大学生团队提供个性化的创新教育和创业孵化服务,继续推进关于流域各国治理与发展的青年创新创业项目。

“我们尝试利用水井和水过滤系统帮助社区中的人们健康、实惠、高效地利用水资源。希望可以与社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共同筹资并借鉴新技术来落实这一方案。”来自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的团队关注“水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越南外交学院选手设计的“友谊之梯”着眼于流域的减灾合作,他们的灵感源于湄公河-朗塘河水电大坝的所处地形和发展现状。“我们主要想利用湄公河流域的特色地形结构,通过协调和连接湄公河流域不同海拔的水电系统,及时解决洪水和干旱带来的问题。”

训练营中,专家、导师将全程参与并和学员深度交流。学员们以团队为单位,轮流与每一位导师就项目进一步孵化进行沟通。所有团队同时进行,每30分钟一次轮换,以达到所有团队和所有导师都能建立对话的目标。

除了集中接受创业导师团的创新创业指导,在正式开营前,学员们还参加了文化溯源考察活动。

多方协作是训练营生根发芽的土壤,也是大赛两年来枝繁叶茂的保障。此次训练营项目几乎完全由学生团队自主运行。从设计到筹备的半年间,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大三、大四的学生成为了主力。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4级本科生俞佳慧负责所有与会人员行程的安排和机票、住宿的预定,她坦言,最大的困难在于需要保证四五百个航班信息的准确无误:“大概有一百人的往返行程需要安排。因为涉及到大量外国参会人员,需要核对我们的录入信息和签证信息的一致性。”除了数量多,信息的变动也让她时刻做好更新准备。在她看来:“虽然是琐碎而细小的事情,但也是对我成长大有裨益的经历。”

学生团队自主运行也将项目本身打造成了培育国际治理人才的摇篮。“赛事筹备的过程也是学生们参与国际事务的过程,在这样真实的情境中,在与多国嘉宾、专家学者和学生的沟通中,我们希望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工作能力,这也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刘季平如是说。

(责编:崔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