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里 请放下您的相机
编者按:7月24日,来自北大、清华、北航等高校的首都大学生采访团,赴西安—杨凌—兰州—敦煌—张掖进行“穿越千年丝路,寻找中国印记”集体采访活动,探寻千年丝路中的往事,触摸丝路的传承和发展,于探寻中学习,于采访中传承。本次采访活动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人民网联合主办。
人民网敦煌7月29日电 “这里不能拍照,请把手机收起来!”莫高窟第23窟里,正在讲解覆斗形窟顶的导游,突然间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对一名游客喊道。
事实上,在参观前,景区工作人员早已三令五申:莫高窟里严禁摄影摄像。
莫高窟每天游人如织,石窟内空间狭小,游客长时间停留在洞窟内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对壁画造成影响,也极易造成秩序混乱的情况。“莫高窟每一个洞窟都是一个微环境,游客所带来的二氧化碳和水汽会对微环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文物本体。”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苏伯民向记者表示。
和修复保护莫高窟里的瑰宝同等重要的,是呼唤起我们对于文物保护的共识。文物古迹不仅是一个民族和一段历史的见证,也是一个民族文明和文化的传承。然而,文物遭到破坏的报道却屡见报端,长城上的“到此一游”是它永远的伤痕、景区里的水潭有可能“变身”许愿池……缺少了文物保护意识的游客非但不能自觉保护景区和文物古迹,更是在不经意间加以破坏,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亡羊”,极有可能无法“补牢”了。
历史文物是解析中华民族文明的“密码”,保护它们是每一位公民,尤其是每一位游客应尽的义务。形成文物保护的共识,前提是认识到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对历史更具有说服力;以物质载体呈现在公众面前,也比文字更有教育意义。“要进行必要的文物保护意识教育,也希望大家能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理解文物保护人员的工作。”苏伯民在接受采访时说。
普及文物知识,增强公众保护历史文物的意识,是文物保护工作不容忽视的一环。不同的文物古迹对参观者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严禁触碰的就请大家不要伸手,严禁摄影的也请大家放下相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让古文物得以长存于世,才能让历史更好照亮未来。
(华东政法大学 郜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