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大学生记者手记:一城一书,贾平凹的老西安

2017年07月28日08:57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7月24日,来自北大、清华、北航等高校的首都大学生采访团,赴西安—杨凌—兰州—敦煌—张掖进行“穿越千年丝路,寻找中国印记”集体采访活动,探寻千年丝路中的往事,触摸丝路的传承和发展,于探寻中学习,于采访中传承。本次采访活动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人民网联合主办。

“老西安没照片?这让多少人感到疑惑不解,其实,老西安就是少有照片资料。没有照片的老西安正是老西安。西安曾经叫做长安,这是用不着解说的。”贾平凹在《老西安》一书开篇中说道,即使在这里生活27年,对西安的过去还是难以全面了解。

承载了千年历史的老西安,留下了太多故事和书籍,贾平凹的《老西安》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也是写给这座城市的“告白书”。

《老西安》记录了贾平凹先生在西安的生活以及重走丝绸之路的经历。打开《老西安》,十三朝的黄土味道和2000多年的丝路味道便扑面而来。字里行间,你能看到西安的大小街道,你能听到西安的汉唐雅韵,就像错乱的时空,杂糅在这片神奇的土地。

从古今圣贤写到街巷匹夫,贾平凹用自己的足迹书写出一座立体的长安城。无论是《废都》中的古巷还是《秦腔》中的声音,无论是《高兴》中的苍凉还是《古炉》中的荒诞,都隐藏在这本《老西安》里。

作为《老西安》中的一篇游记,《西路上》是贾平凹考察丝绸之路后看到的汉风,望到的唐月。一路上,遇到的牧人、拾棉花的老乡、徒步旅行的独行人、唱秦腔的民间艺人、油田人、小店主人、乡间农人……都是贾平凹内心深处真正的丝绸之路。这是人走出来的路,是千年依然温润的路,是活着的路。其实,无论是哪个民族,哪个时期,哪种语言,丝绸之路都是一条沟通古今,联通东西的文化之路。

在这条文化之路的起点,西安是老的,西安又是灵动的。

“世上的万事万物一旦成型,都有着它自己的灵魂吧。城市必然是有灵魂的,偌大的一座西安,它的灵魂是什么呢?”贾平凹在《老西安》里发问。或许,老西安的灵魂就藏在这古老的城墙里,藏在这羊肉泡馍里,藏在这千古《大明宫传奇》里,藏在乡里巷间的闲谈里。

这里就是西安,一座安放着千年的古城。(北京师范大学王松)

(责编:方萌萌(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