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大学生记者手记:一诗一城,盛世依旧续写千年文明

2017年07月28日08:50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7月24日,来自北大、清华、北航等高校的首都大学生采访团,赴西安—杨凌—兰州—敦煌—张掖进行“穿越千年丝路,寻找中国印记”集体采访活动,探寻千年丝路中的往事,触摸丝路的传承和发展,于探寻中学习,于采访中传承。本次采访活动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人民网联合主办。

诗意,是描述西安最合适的词语。西安供养着在这片沃土上扎根发芽的居民,也容纳着一切有诗意的灵魂。如果说城市是我们身体的故乡,那么诗歌则是我们心灵的故乡。当诗歌与一座城市紧密相连的那一刻,我们身体与心灵便走到了一起,诗意也悄然而生。

(首都体育学院 崔一璠 摄影)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长安的大道连着各种小街小巷,水牛和白马,香木的车子在街上来来往往。唐代诗人卢照邻笔下的长安一片繁荣,展现了千年前这片土地上的万种风情。他或许不曾想到,这一副盛世景象,在千年后的今天仍然存在着。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王公贵族的车子纵横在贵族家外,络绎不绝。有雕着龙的华美车盖,车盖上的凤嘴挂着流苏的车子从早到晚穿行于长安。乘车进入西安时天色已晚,大街小巷上依旧车水马龙,宫殿昂然挺立,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我感到的尽是温暖和鲜活。与西安城的初次见面,红黄相衬的古都风貌是它留给我的第一印象,配以灰色、土黄色和赭石色的地基,透露出恢弘大度、朴实厚重、宁静雅致的文化底蕴。行走于这座高温的城市里,掠过行人步履匆匆的大街,大街中央伫立的城墙温柔地注视着来往的过客,千年如一日;穿过静谧无人的小巷,小巷两旁斑驳的笔墨纸砚和青铜玉器店,无声的诉说着传承的不易。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成群的蜂蝶飞在宫门两侧,绿色的古树,银色的鸾台,在阳光下映成万种色。与古时的斑斓不同的是,今天的西安除了富足祥和,还多出了一份蓬勃的活力。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直面发展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大胆创新,在项目建设中体现出西安的城市性格。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府第的阁道、交窗上刻着合欢花的图案,两座望楼连着的房脊的双阙上像金凤垂翅。站在古城墙永宁门上远眺,左侧是钟鼓楼的沉重,右侧可将张灯结彩的百货一条街尽收眼底,古今风格融与一处,丝毫没有违和之感,相隔百余年的两代盛世景象相依相衬。

“城外春风吹酒期,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在杨凌火车站乘车即将离开的最后一刻,我在拥挤前行的人群中回过头,企图把这座多姿的城市在我脑海里刻下完整的印记。惊鸿一瞥,团簇的火烧云在空荡的轨道上空,凝重的注视着我们,任由我们拍照、指点,无悲无喜,纹丝不动,像是长安城,在历史的变迁中自岿然不动,用它自己的方式向我们告别。

在西安短短的两天行程远远不能真正融入到这个古都,但诗歌却可以成为感受城市的一个途径。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诗歌意味着希望和寄托。丝路起点的盛世经过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但西安从没有辜负过历史赋予他的使命,千年的文明在新一代的呕心建设下,将继续带着时代的标记延续下去。

附:本文提及诗歌,除“城外春风吹酒期,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外,均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的代表作《长安古意》。(首都体育学院崔一璠)

(责编:方萌萌(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