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西农模式” 打通丝路沿线国家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2017年07月27日11:19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7月24日,来自北大、清华、北航等高校的首都大学生采访团,赴西安—杨凌—兰州—敦煌—张掖进行“穿越千年丝路,寻找中国印记”集体采访活动,探寻千年丝路中的往事,触摸丝路的传承和发展,于探寻中学习,于采访中传承。本次采访活动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人民网联合主办。

人民网咸阳7月26日电 2012年以前,陕西眉县果农张德福每年的收入还不到两万元。而这一年,他通过政府了解到了位于眉县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示范站,在西农提供的品种和专家的指导下,现在张德福年均收入已经超过十万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示范站于2006年在陕西省眉县横渠镇西寨村建立。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刘占德介绍,10年间,眉县猕猴桃种植面积由8万亩扩大到30万亩,产值由2亿元增加到近30亿元,而眉县已经成为陕西省猕猴桃产业的中心。

眉县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探索“西农模式”的一个缩影。2004年,为了发挥大学科技和人才优势,有效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学校在系统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推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获得陕西省政府和财政部专项支持。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推广处处长王亚平介绍,“西农模式”以推动区域主导产业为目标,在产业中心地带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永久性实验示范站。同时组织多学科专家开展全产业链学科研究、技术示范、人才培养和信息服务。

迄今为止,学校已经在省内外建立了45个实验基地,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民50万人次,选育审定良种32个,引进国内外品种986个,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50余项,获得省级成果奖10项,先后接待了15个国家210名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与国内外60多家科教单位、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的科技合作关系,累计带动200多万户农民致富,累计新增社会经济效益500多亿元。

2016年11月,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12个国家59所大学与科研机构成立“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联盟成立后,学校先后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地建设了三处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园,将“西农模式”推广到丝路参与国家。首批示范推广的有小麦、苹果、玉米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育种专家张正茂的旱地小麦良种普冰9946、143号小麦已经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和阿斯塔纳播种扎根,今年八月份就会迎来第一季收获。“哈萨克斯坦人民和学者对我们的示范基地评价很高。”张正茂表示,“他们很欢迎我们,期待同我们进行更深入和广泛的交流。”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推进与丝路沿线各国的合作交流,将自己探索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扎根于丝绸之路,实现沿路国家的互利共赢。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乔文军表示,学校未来计划沿丝绸之路建立20个国外示范基地,10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他满怀期待地说:“学校希望以联盟为平台,携手打造一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人才之路,科技之路,友谊之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刘冰瀚)

(责编:熊守朋(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