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大学生实习难,校企能“携手”解决吗?

记者 林露
2017年07月27日10:33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这个暑期颇不平静。近日,两条高校组织学生去工厂流水线实习实践的新闻,引发了坊间对大学生实习难问题的再次关注。三本、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如何才能“接地气”受市场欢迎?企业如何才能不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暂时”用一用?

“必须去实习”

“学校说,如果不去这个实习就拿不到学分,不能顺利毕业。”近日,名为“南充西华师大校园菌”的认证微博账号称,四川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强迫学生去广东利奥集团打工。

不久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多名大二学生通过微博、QQ等网络渠道发声维权,称被学校强制前往富士康(烟台)科技工业园进行长达3个月的实习。

吐槽的大学生来自高职和三本院校,大学生们抱怨学校安排的实习具有强制性,与学分挂钩,影响顺利毕业。学校不分专业地把学生派往工厂流水线,成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不能学习实践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校企处得像“一家人”

“企业仅仅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的话,学生是不愿留下的。但是我们要反思:学校能为社会、企业做什么,企业才肯对学校投入、参与办学,使接受学生实习和就业成为常态?”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主任彭银年十年以来一直在这个部门工作。在彭银年的描述中,校企处得像“一家人”,企业愿意参与专业建设、持续接受学生实习就业,其中的关键就是双方要成为“利益共同体”。他相信“离开企业、行业,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只能是一纸空谈”。学校主动出击,定期参加企业的产业对接发布会,将企业科技项目对接到学校,提升教师的水准,使他们同步掌握市场的技术。

“学生不受市场欢迎肯定不行啊!”彭银年所在的学校是国家重点建设百所高职骨干院校之一。为了让企业乐于接受学生,学校开动脑筋,创设了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由行业、企业、教师等成员共同组成,每年定期研讨专业走势并进行调整,力求与产业紧密对接,使学生与企业需求吻合度更加接近。

此外,学校每年投入百万经费,在江苏省内设置八个工作站,派出40多位老师,通过挂职轮流对实习和就业的学生跟踪管理,并肩负着开发就业市场、跟踪社会服务项目的使命。举例来说,每年南京地区多个企业稳定分布着150个左右学生实习就业,南京工作站的两位老师每周负责跟踪、观察。有了学校“搭把手”,企业感觉学生不再是“包袱”。

彭银年告诉记者,目前学校与500多家企业有实习就业合作,并且滚动更新信息、不断加深校企联系。校企合作紧密,学生出去学校心里才有数。以前有个合作过的名企,因为不关怀学生在社会上造成不好的反响,学校就选择停止了合作。“如果发现企业不关怀学生,我们会把学生撤回来。”面对不善待学生的企业,彭银年态度坚决而有力。

“学校不能先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

“出现这样的事情,不应该一上来就把板子打在企业身上,找什么样的企业去实习实践,学生不懂,但学校应该懂。学校先要把关,不要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送去企业。”国务院参事汤敏直言不讳,“一部分大学生大事做不了,小事又瞧不上眼,把企业想得太美好,而事实上在企业中要做很多艰苦、重复的工作,因此让学生在工厂流水线上短期实习锻炼也不是坏事。”

企业本身需要能够胜任工作的劳动者,从实习实践的学生中挑选人才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方式,但是现状却是一部分企业接受实习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汤敏建议,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精神鼓励等方式激励企业,国企带头,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汤敏发现,一部分学校培养的学生没有市场的“味道”。“校企合作,在教育上就得合作,学校输送过来实践的学生如果是市场、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自然欢迎,并且会借助实践机会挑选适合的劳动者。”

“解决现在大学教育跟生产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是个关键,大学老师教的那些东西跟企业差别太远。”汤敏说,现在有一千多个企业大学,大部分都有内训课,把一些适合于大学生的课拍下来放到网上,以后大学生要申请某个企业,首先要上过企业的课,考试分数高的再来面试。没有这样一些大的革命性教育的改革,靠小打小闹式的教育改革,提供不了“十三五”或者更长时期中国创新驱动的需求。

(责编:崔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