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 新时代丝绸之路上的“博望侯”
编者按:7月24日,来自北大、清华、北航等高校的首都大学生采访团,赴西安—杨凌—兰州—敦煌—张掖进行“穿越千年丝路,寻找中国印记”集体采访活动,探寻千年丝路中的往事,触摸丝路的传承和发展,于探寻中学习,于采访中传承。本次采访活动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人民网联合主办。
“博望初乘贯月槎,龙庭万里欲为家。玉门以外安亭障,金马从西致渥洼。凿空安能得要领,开边不异控裦斜。轮台诏下陈哀痛,上苑犹栽苜蓿花。”
这是清代诗人谢启昆写下的一首诗,而诗中所歌颂的“博望侯”又是谁呢?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了解“一带一路”文化内涵,7月24日,首都大学生记者团一行抵达西安。夜色下,站在西安的南门城墙眺望,仍依稀可见汉唐气韵。那执剑凝视的汉武帝刘彻,那骑马远行的博望侯张骞,依然矗立在西安的各个角落,仿佛那场已经过去2000多年的会面永远定格在这里。
《汉书·张骞李广利传》记载,未央宫汉前,一位年轻君主把节杖交给了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带着通使西域的节杖,这位年轻人从长安出发毅然踏上了西行的道路。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但他不顾艰辛,勇敢前行。即使被匈奴扣留十年之久,也没有磨灭这位年轻人通使西域的决心与意志,他依然排除万难,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凿空之旅”。这位年轻人就是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的张骞。
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将华夏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2000年后,首都大学生记者团来到了这位年轻人出发的地方,依然能够感受到他百折不挠的意志与开拓进取的决心。这种敢于冒险,感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精神,依然激励着走在丝路上的每一位行者。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一幅沟通中外、交流融合的宏伟蓝图正在铺开,更需要像张骞一样的年轻一代不断投身国家建设,不怕困难,砥砺前行。(北京师范大学 王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