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育“绿色引擎”拉动城镇化
盛夏7月,记者来到河南省濮阳市区及所辖清丰县、范县采访教育改革助推新型城镇化情况,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新开发的住宅小区旁、新开通的道路边,一座座红白相间、新颖别致的学校为城市添上亮丽的色彩。
“做梦也想不到,俺的孩子能在这么好的学校上学。这里不仅条件好,老师教得也好,我们打工也放心!”濮阳市第六中学小学部一年级学生王子阳的家长王瑞杰高兴地说。他老家在南乐县,为使孩子受到良好教育,到市里做医药代理生意,几年的发展,招聘了16名员工,还在学校对面小区买了房子。
像王子阳这样的进城务工子女,2015年以来濮阳市、所辖县的城区中小学校共计招收10万人,直接带动近30万人进城,形成以教育为核心的小产业链,有效拉动了学校周边房地产开发、餐饮、交通等行业快速发展。
据濮阳市有关部门统计,2015年市区、县城区学校扩招后,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较上年增加26.5%,去年销售面积比2014年增加78.5%,城镇化率由2014年的38.51%提高到2016年42.04%。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跨入全省第一方阵,其中教育改革做出重要贡献。
教育改革助推新型城镇化
“两证”即可入学,确保农民工子女应入尽入
作为全国新城镇建设试点市,位于豫鲁冀三省交界处的濮阳积极探索把教育发展的“红利”惠及民生、进而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
2011年该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采取多种方法筹措资金近17亿元,将870所农村成建制中小学全部建成标准化学校。在农村学校基本“兜住底”的基础上,濮阳进一步发展市城区的学校。6年来,市委市政府压缩市直机关办公经费,缓办其他建设项目,集中财力办教育,多方筹资15.3亿元,拆除城区危旧校舍13.7万平方米,新建校舍51.8万平方米,涉及学校43所,新增学位约4.5万个,建市之初的砖混建筑全部拆除,市属学校几乎全部改造一新。201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在濮阳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现场会,推广该市的经验。
面对群众对优质学校的渴求,2015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扩大市城区学校招生规模,用优质教育资源这个“绿色引擎”拉动城镇化建设,制定出台了《濮阳市主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15—2020)》和《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规划》,提出5年内主城区要新建、迁建和改扩建中小学32所,满足孩子们上好学的愿望。
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中,濮阳市率先规划了教育园区。如今,总投资达7.5亿元、可容纳在校生12000人的市一高新校区投入使用;同时高标准建设了市技师学校、市卫校、市杂技艺术学校等,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3年来,在市城区住宅密集区,新建了市六中小学部、市五中小学部、市十中初中部等学校,在寸土寸金的龙湖畔,建设了绿城实验学校、开德小学和开德中学等学校,满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
为调动市城区政府办学积极性,市政府采取 “358”奖补政策,即区里建设一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分别奖励300万、500万、800万元。近年来,华龙区先后投入2.4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8所。其中总投资达8700多万元的华龙区实验中学,就建在濮东产业集聚区内未来的高铁站核心区,为城市新框架奠定了基础。
放宽市城区学校招生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应入尽入。2015年以来,濮阳在全省率先实施“学位券”制度,凡新购住房者,一律发放“学位券”。同时简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手续,市教育局出台了史上最宽松的义务教育招生规定——两证入学,即只需提供户口本和居住证明(房产证或租房合同),就可实现免费就近入学。这一政策受到农民工的一致欢迎。
建立城乡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
调剂1062名教师,保障城区新建校开齐课程
学校建好了,教师哪里来?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市城区教师编制不足、农村教师编制过剩、市直代课教师过多等问题严重困扰着教育发展。如何进一步盘活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资源,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濮阳市在多措并举消化代课教师的同时,摸清基数、广泛调研,提出了全市教师编制总量控制,市、县之间动态调整的改革办法。
对此,由于涉及财政供给体制、利益格局的调整,一时难以形成一致意见。市委书记何雄一席话统一了大家的思想:“我们不要光算一地域、一部门利益,要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算民心大账,要立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看长远发展!”于是,濮阳市城乡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办法顺利出台。两年来,从编制富余地区调剂出1062名教师编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有效补充了市城区教师的不足。以后每3年一个周期,对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进行一次调整。
“建立城乡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这在全国是个创举。没有市委、市政府的高瞻远瞩,强力推进,很难成功。”市教育局局长朱世泽说。
办好城区每一所学校
让农民工子女尽快融入学校,实现教育公平
近年来,濮阳市深入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让农民工子女尽快融入城市教育。2015年,《濮阳市直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工作考核评价方案》《濮阳市高中教学工作考核评价方案》相继出台,将学校德育成效、课堂改革、文体活动、师资队伍、教学成果等多项指标,采取千分量化考核的办法,对各学校进行督导评估,有效地调动了学校管理改革的积极性。
濮阳通过名校带动、联合办学和教师交流等方式,促进城区学校均衡、协调发展。2015年以来,对新建成的绿城学校、开德小学,从老牌学校中选派校长和名师,使学校首年招生爆满。开发区实验学校托管一所乡级中学后,在校生由原来的800多人增加到目前的1500多人。
在绿城学校,记者看到各班门口设立的“心情签到墙”,孩子们把当天的心情以“笑脸”或“泪眼”的形式粘贴在展示墙上,班级“心理辅导小卫士”据此对小同学询问、疏导,帮助他们拥有健康心态。将“教室”变“学室”,一字之差,体现了绿城学校“以生为本”的办学思想。校长刘清法介绍,学校2016年开始招生,计划招生300人,实际招生350人,其中69%为农民务工子女。
濮阳市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评选学生最喜欢的教师、最美教师、师德标兵500余名。围绕教师专业化成长,全市建立了专家型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阶梯。先后组建174个名师工作室。目前,全市专家型校长、名师数量在省内位居前列,累计选拔出名校长40名、优秀校长240名;培养出国家级骨干教师48名、中原名师5名、省级名师416名。
风景如画的清丰县明月湖小学是2014年为服务县产业集聚区而建设的学校。学校创建“水之韵”艺术社团,涵盖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的50多个项目,真正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生命成长的乐趣。原在北京通州区工作的孙海燕,2016年底随公司搬迁至清丰县。看到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果断将女儿王靖媛从北京转到该校就读,还在学校对面小区买了房子,真正成为清丰居民。
提高进城务工者及其子女素质
织就“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每所学校都建立少年宫
为使进城务工子女身心都能得到健康成长,濮阳市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市城区每所学校都建立了少年宫。在大型社区,还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配置图书、棋牌等器材,确保孩子们课内、课外都“有场所可学习,有文化可浸染”。
城镇人口增多了,但是进城以后,如何提升进城务工者及其子女的素质,帮他们真正融入城镇生活?范县第三实小校长白秀娟一番话使我们深受启发。她说,农村的孩子刚入学时,显得腼腆、羞涩,一句简单的“你好”,都不好意思说出口。为让孩子变得大方、开朗,她和老师们每天都站在学校门口,大声地向学生问好,遇到孩子们主动问好,她都激动地拥抱鼓励。渐渐地,孩子们越来越大胆、明礼,甚至还在集会上演讲、唱歌……
家长的变化更令人深有感触。许多学校刚招生时,一些家长因为一点小事,就在学校门口围堵、吵闹。后来,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家庭教育报告会,每天为家长推送家庭教育短信,开展亲子共读、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使家长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觉得孩子不听话就得吵、打,现在才知道,教育孩子有这么多的学问;一些动辄到学校闹事的家长,现在主动在校门口疏导交通,给校园空地种菜、浇水……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让农民工在城市待得住、过得好,从身份、心态、文化等方面真正融入,在这方面教育功不可没。”何雄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