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高考报志愿,难在报专业

马凤岐
2017年06月27日10:01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现在各省(区、市)高等学校招生多采用平行志愿。这种报考方式,方便了考生,带来的副产品是各高校录取分数相对固定了。这使得考生拿到自己的高考分数,大致已经知道可报考哪个层次的学校,有哪些学校可选。

然而,虽报考学校不再那么难,也并未让填报高考志愿成为一件容易的事,现在难在报专业,很多考生和家长对大学的专业很不了解,已有专业意向的考生又担心读不到自己想念的专业。

大学的专业分类

大学中的专业五花八门,恐怕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每个专业都学什么,毕业后能干什么。所谓“专业”,用学术术语说,是高等学校的课程组织形式。高等学校各专业组织课程,主要有两个依据:人类知识分类和社会职业分类。我们也可以把各专业组织课程的依据作为大学专业分类的依据。一些专业可称为基础学科类专业,依据人类知识分类组织的专业,基本都属于这一类,像大学的理学院、文学院、经济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内各专业,多是基础学科类专业。另一些专业是应用型专业,依据社会职业分类组织的专业,几乎都是应用型专业,这类专业很多,像大学的工学院、商学院、新闻学院、设计学院、医学院、农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内各专业,多属于应用型专业。

另外,也可从社会职业的专门化程度,反过来看大学的专业。所谓社会职业的“专门化”程度高,是说一种社会职业对专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高。像医生、会计师、法律工作者、工程师、金融分析师、药剂师等等,非经专门学习和训练,经特定入职考试,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不能从事这些职业。另一些社会职业,专门化程度不高,比如,商业管理及公共事务管理、市场营销、秘书、新闻传播、经纪人等,从事这些职业,并不需要特定的、专门化的知识和能力。

大学中有一些专业与专门化的社会职业相对应,这些专业多是应用型的,像临床医学、会计学、工科类专业、金融工程、药剂学等。法学专业与法律工作者职业相对应。我们可称此类专业为“专门化专业”。然而,应用型专业并非都对应专门化的社会职业,像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新闻与传播等,就不对应专门化的社会职业,而基础学科类专业一般也不对应专门化的社会职业。我们可称此类专业为“非专门化专业”。当然,一些工作需要特定的基础学科知识,比如,当数学老师,需要学过数学。

哪些专业比较好?

尽管这是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但这个问题确实难有明确答案。

基础学科类专业,尤其像数学、物理、生物、历史、社会学、经济学等专业,虽一般不面向特定社会职业,却可以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若报考时还不很清楚自己的学习和职业兴趣,打算念完本科念研究生,做第二次选择,不妨念这些专业。基础学科类专业毕业生,也很适合做非专门化的社会工作,而且,可能做得很好。据说,北大中文专业毕业生、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专业毕业生,都给母校捐了很多钱,说明他们的生意做得很好,而这两个专业都不专门教学生做生意。

学习专门化专业,最明显的好处是,毕业后可以做别人做不了的工作。专门化程度高的社会职业必须在对应专业毕业生中招聘员工。比如,要招软件工程师,就得在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中找,非此专业毕业生,即使在其他方面很有优势,也无法与其竞争。然而,这不意味着本专业内的竞争就不激烈,也不意味着专门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一定好,事实上,一些专门化专业早已出现毕业生过剩情况,像会计、法律、艺术设计等专业。

若家境还好,有学术兴趣或者暂不知自己的学习和职业兴趣,大学毕业不急于就业养家,而准备继续深造,不妨就读基础学科类专业;若家境很好,不考虑就业,或者准备接手打理家里的生意,选专业就会可以完全随性,基础类专业也是不错的选择;若上大学主要为了就业,而且家庭人脉关系也不很多,可以重点考虑专门化专业。我常说,工科毕业生“进,可创业;退,可就业”,是说工科毕业生由于有技术,创业还是有些优势的,而工科生也比较容易就业,且薪酬状况也不错。

兴趣最重要

讲一个我自己的经历。我孩子2015年高考,文科,被一所著名大学商学院录取,但念了一年,发现自己对商学各专业完全没有兴趣,最终退学,重新申请大学,念社会科学。

选专业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家长帮孩子选专业,经常把就业放在非常重要位置,而忽视他们的兴趣,这并不恰当:第一,学生没有兴趣,学起来辛苦,也不易学好,可能辜负大学四年美好时光;第二,现在所谓的“热门专业”几年后未必再热门;第三,下一代人肯定会走不同于上一代人的路,会过不同于上一代人的生活;第四,社会发展已使谋生不再成为下一代的紧迫问题;第五,幸福生活胜过职业成功。

如何读到自己喜欢的专业?

我常说,关于大学报志愿的咨询意见,只比对中国股市的预测靠谱一点。四年前,我的一个妹妹,想报我教书的大学,我问了学校招生办的工作人员,以及她想报的学院的负责人,所有人都告诉我,以她的成绩,报考我们学校没有问题。但结果,她根本没有能投档。大学报考和录取,不确定性几乎不可避免,至于能读到什么专业,不确定性更大。

考生总是希望读到心仪的大学和喜欢的专业,但这两者常常难以兼得。高中老师经常以“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建议学生,但其实这种说法主要考虑念到最好的学校(这似乎是高中老师最关心的事),而没有考虑学生念到的专业。因为“冲上”了好学校,可能念不到喜欢的专业,而一旦滑落到“服从调剂专业”,就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完全失控了,有可能念到最不喜欢的专业而遗憾终生。

为了念到心仪的学校和喜欢的专业,唯一可做的事情是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有关数据,包括心仪的学校近几年在本省(区、市)的录取分数、录取学生在省内的排名,喜欢的这些学校的专业近几年在本省(区、市)的录取分数、录取学生在省内的排名,综合比较和权衡后作出决定。

(作者为汕头大学特聘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责编:贺迎春、林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