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实验室里的深情“表白”
校园内外
本报记者 许 茜
“同学们,看——这个东西是什么?”北京理工大学爆炸实验室一位老师指着身边一个“大罩子”问起身边的中学生。
“我在地铁里见过它!”一个戴眼镜的初二学生抢着说。
“是的,这就是柔性防爆材料,我们在地铁站就能看到这种防爆工具。”说着,老师搬起防爆“罩子”,让一个学生把手中的矿泉水瓶放在下面当“炸弹”,然后在上面放上“罩子”。“这样一罩,就能减轻爆炸的威力。”
这一幕就发生在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内。日前,这里举办了一场主题为“走进爆炸科学,冲击科技未来”的公众开放日活动,向公众科普爆炸科学与技术方向知识。
这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当日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小学者”——北京五十五中学、十一学校、理工附中等百余位中学生。
闫雨涵是北京五十五中一名高一的学生,虽是个“萌妹子”,但对爆炸的兴趣一点不比男生少。在爆炸科普讲座上,看着屏幕上播放的爆炸视频,她愣是看出了神。“爆炸很神奇呢。高考如果能考来北理研究导弹,很有意思呀!”她托了托眼镜对记者说。
让闫雨涵入迷的科普讲座,是当天活动的“重头戏”。“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冯顺山教授作了题为“爆炸科技在国防和国民经济中的应用”的精彩报告。
报告从生活中的爆炸现象(气球爆炸、燃气爆炸)入题,简述了爆炸的概念、分类。从黑火药讲到金属氢、全氮化合物,综述了爆炸科技的发展概况。同时介绍了常用的爆炸研究技术手段,包括激光干涉测速、脉冲X射线摄影和爆炸虚拟测试技术等。最后,介绍了空气冲击波、岩石爆炸、爆炸驱动飞片、爆炸聚能效应等爆炸科技的应用。
与科普讲座同时举办的还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展。在这里展出了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国防与民用科技创新成果,包括CL20炸药、破甲弹、穿甲弹、杀爆弹、电磁脉冲炸弹、燃烧弹、干扰弹、礼花弹、防爆袋等。
本次活动还特别向公众展示了实验室在爆炸与防护领域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成果,包括爆炸合成金刚石、爆炸喷涂、爆炸焊接、爆炸烧结、旋转爆轰发动机、柔性防爆技术、3D打印防护材料、金属水等。
活动的最后,大家参观了百米长爆炸管道,充分了解了爆炸安全试验研究中所用的设备装置及其测试方法。专业教师向大家实际动手演示了含能材料的密度测试、爆炸物品闪点测试、防护材料的硬度和粗糙度测试、3D打印防护材料实验、粉尘爆炸点火能量和粉尘最低着火温度试验以及轻气枪打靶实验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