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清华大学:实施大类培养改革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刘震
2017年05月11日16:35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国际视野,中国情怀——这是未来一个合格清华毕业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在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央3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校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五项职能。这里的国际交流和合作职能,就要求高校要加大力度,培养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同时具备全球视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服务于国家整体的发展需求。而这种人才素质的需求,必须要具备多学科、多领域的复合素质,清华大学正在实施的大类培养改革,可以实现对于这类人才的有效培养。

从“教育国际化”到“全球胜任力”

今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新增了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方向。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类首席教授、社科学院党委书记刘涛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方向的设立,既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也是对这个全球化时代的回应,是清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据媒体报道,主要国际机构中,只有不到3%的工作人员是中国人,且中国的工作人员在国际组织中往往担任入门级的工作。这一现状与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经济规模以及日益增强的国家影响力是十分不相称的。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方面的人才总量少,且结构不合理。为此,除了上述两个新增本科培养项目外,新闻与传播学院还成立了“一带一路传播创新项目”,学校也组织举办第一届“国际组织人才训练营”,进一步将提升学生的全球胜任力摆在突出位置。

近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在北京举行,推动“一带一路”的实施离不开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希望,清华培养的学生既可以到“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去实践调研,参与学术研究,获得自身成长,更要利用所学所知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实现人才培养与国家发展需求之间的良性循环。

从“培养知华派”到“命运共同体”

国际事务日趋复杂,全球治理面临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高等教育服务国家的使命要求,甚至要超越国家和民族的视野,敢于担当人类共同面临的共同挑战。我们培养的全球治理人才,既要了解世界历史和国际社会运行机制,也要具备跨文化协作和领导能力;既要语言过关,善于与不同肤色、不同语言打交道,也要夯实多样化的领域和背景知识;既要拥有全球视野,也要具备中国情怀,有出色的谈判力、领导力。当然,清华的培养对象既包括中国学生,也包括国际学生。

今年开始,清华大学主动采取国际通行的“申请-审核制”录取本科国际学生,这既体现了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一面旗帜的自信,也彰显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吸引力。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清华大学不仅主动到东南亚、欧美、韩国等国家开展大规模的招生宣讲活动,而且应邀参加在日本、印度等国举办的各类教育展进行政策说明。彰显清华形象的同时,还邀请多位优秀教授到东南亚开展“iTsinghua学堂”的国际巡讲,传播中国的大学文化与精神、讲述中国大学科学研究的成果与前沿。

其中,清华大学通过本科国际学生招生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需求,开启新的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教育国际化带来了难得的机遇。2017年,清华大学全面布局针对“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在本科国际学生招生中,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开展了近30场各类宣讲和交流活动,极大地扩大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从最终录取数据来看,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生源达到140人,创历史新高。为此,5位马来西亚著名企业家还捐赠450万马币成立清华马来西亚学生奖学金,用于资助在清华学习的马来西亚学生,未来面向“一带一路”的教育合作和交流有了充足后劲。

(作者系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责编:林露、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