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大学需提升阅读牵引力

朱昌俊
2017年05月08日07:3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据媒体近日报道,陕西西安部分高校的借阅数据显示,除专业书籍外,文学类、哲学类图书的借阅率最高,超过六成大学生读过四大名著,但完全读完原著的不超过三成,多以影视作品和简本替代。

不超过三成的完成度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大学生群体未能摆脱浅阅读的状态,这与当下社会的整体阅读状况基本吻合。调查中,不少大学生反映多以影视作品和简本替代经典阅读,这也是图像时代浅阅读的一个注脚。读屏的普及、信息的易得,让阅读更便捷,却也往往制造了一种错觉,不少人可能觉得每天刷刷朋友圈、阅读几篇爆款文,就完成了阅读任务、确立了阅读成就感。但真正的严肃阅读显然不是如此简单。

大学生拥有的阅读观,难以超脱于整个社会的阅读氛围与品质,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大学生可以通过大学教育在价值与方式上的牵引与涵养,形成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国外不少大学不仅对学生有经典阅读的要求,而且在课堂教育、考试中往往有对阅读能力的考查。相对来说,在我们的大学教育中,学生日常阅读能力与课堂学习及考试几乎是毫不相干的两个独立系统。如此背景下,自然很难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特别是深度阅读的习惯。

阅读习惯的养成不可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离不开具体教育的引导。谈及阅读,不少人头脑中立刻呈现这样清晰的两分法:教科书与闲书。

教科书不想读,闲书不能读,大学生阅读完成度不高、阅读率低,是这种阅读心理的延伸。在理想状态下,阅读当然应该从小抓起,但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也很重要。一方面,大学是一个人精神发育的关键阶段,大学生也有阅读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大学里拥有更多的自主空间,也有如大学图书馆这样的阅读资源,阅读成本低。在这一基础上,大学通过恰当的教育引导,比如开设阅读课、在考试中注重考核阅读能力,是有利于增强学生阅读动力的。

有人提倡大学生要多读“烧脑”的书,这种说法不算错。可现实是,连不少大学推荐的书目都呈现浅阅读的趋势。由此看来,不仅大学生要重塑阅读观,大学也需要。不少人的阅读经历随着学校教育结束而终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大学这一阅读关键养成期被荒废了。

提升大学生的阅读完成度,超越功利化、工具化的阅读惰性,仅靠口号式倡导与读书鸡汤,无济于事。大学教育首先应该展现出更积极与立体的阅读牵引力。

(摘编自5月7日《光明日报》,原题为《大学应展现更强的阅读牵引力》)

《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08日 05 版)

(责编:郝孟佳、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