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辅导机构,仅仅规范还不够
每年两会,有关民办课外辅导机构的话题,总会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教育热点。
当前,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公众的迫切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使得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尤其是课外辅导机构大量涌现并迅速成长。但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质量良莠不齐、乱象频出也招致社会诟病。
我认为,问题首先出在属性定位模糊。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兼具教育机构与商业机构的双重属性,而在实际运营中,其经济属性往往被过度放大,而教育属性则在某种程度上被缩小。一些培训机构以营利作为首要甚至唯一目的。中小型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数量众多、良莠不齐,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等方面随意性较大,教学与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很多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招聘的多是半路出家的教师或大学毕业生,往往不具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并缺少相应的职业能力训练,流动性也较大。而目前对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质量监管和认证的部门不明确,亦没有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行业自律性组织,导致该行业处于相对分散和质量监管缺位的状态,质量保障体系尚未建立。
鉴于此,我认为,首先要完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建立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系统,引导教育培训市场有序竞争。我建议,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联合工商部门等组成工作机构,组织力量进行专题调研论证,针对民办课外辅导机构制定准入标准和资格认证标准,开展机构认证工作,完善民办课外辅导行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同时,建立健全民办课外辅导机构的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适时开展辅导培训质量评估。
众所周知,师资队伍是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我认为,可以从制度建设入手,研制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资格标准,建立教师资格认证机制,同时探索有效方式,加强对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的专业化培训。
还有一点,就是要注重用户体验,打造优质培训品牌。我们要引导民办课外辅导机构转变观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质量求生存,处理好公益性与营利性的关系,把精力真正放到改善培训品质、打造优质辅导培训品牌上来。要突破应试教育的桎梏,明晰辅导培训的目标和规格,突出导向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此外,还要认真研究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翻转课堂、微课程等教学模式,及其对教育培训行业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推动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进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