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留学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_最权威的留学信息>>独家报道>>留学生杂志

英国中学也有“思想品德”课?

2017年03月13日09:36 |
小字号

本文系人民网独家发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 21 世纪健康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相较以前“健康”的定义,新的“健康”概念把道德修养纳入了健康的范畴。道德健康者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 具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等是非观念,能按照社会行为的规范准则来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在一次赴英国中学的参观培训中笔者得到了关于以上问题的启示。我们在此次培训中参观了多所不同性质的中学。在各个学校,从早上晨会到下午放学,我们按照学校作息时间表及课表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深刻地感受到了英国道德教育的全面与实效。

我国中学有《思想品德》等德育课程,这是我国道德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而英国中学的课程设计中没有专门的德育课程,但这并不说明他们不重视德育。恰恰相反,英国的德育范围更广,形式更多样。以下是笔者在参观各个学校时看到的英国学校的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形式。

形 式 一: 集 会。 以 我 们 参 观 的Saffron Walden Country High School 的晨会为例:这次晨会的主要内容是向学生介绍两个第三世界国家贫民的故事,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该如何去帮他们。在集会中,学校领导没有用一些空洞的说辞引导学生思考。当学生发言时,他们的真诚、理性让人为之动容。道德教育不需要长篇大论,这些具体、真实、感人的例子就足以让学生一次次被感动,然后再通过理性思考如何帮助他们的过程,学生会在情商方面产生对他人的共感,还会从能力方面得以提升。

形式二:课堂。以一节宗教课为例:这个班有 16 名学生,6 种不同的信仰。这节课的课题是“上帝和金钱”,教师以讨论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整节课教师和学生围绕一张图片进行讨论:一个在河边钓鱼的人不幸落水,呼喊救命。另一个人从河边走过,他看着落水的人心里却在想如果救这个人自己会得到多少钱的酬金。而这整个过程都被上帝看在了眼里。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再把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分组(分为了正、反方两组),两组学生进行辩论,再分组。教师并没有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用同辈的语言来进行辩论,最后绝大部分同学达成一致:不要让钱控制了你的生活,因为当你去世的时候是不能把钱带走的;当你贫穷的时候不要泄气,如果你富有了,就应该多做善事,帮助他人。笔者在这节课中体会到“上帝”即是我们所说的良心,就是一个人内在的自我道德要求。在这节课中,教师通过讨论、分组、辩论等方法让这些处于叛逆期的学生主动选择积极的道德取向和世界观。

形式三:慈善日。我们参观的几所学校中都设有固定的慈善日。以 The LeysSchool 为例,在上午的参观活动结束后,我们被安排在学校食堂里吃午餐。学校食堂的饭菜花样很多,但是我却见到很多学生只拿了一块小面包和一杯水。于是我向学校的教务主任说出了我的疑惑。主任向我解释:今天是学校的慈善日,学生如果愿意参加,就可以在用餐时节食,这样就可以将省下来的钱捐赠给慈善机构。这种形式非常巧妙地与上文提到的“晨会”中关于“该如何去帮那些贫困人口”的思考相呼应,使道德教育不仅停留在意识形态方面,也让学生成为了“行动的巨人”!

通过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学校师生的诚心度非常高。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未来国家的主人,他们道德健康的成长需要的正正是这种多元的、多角度的、有效的道德教育。

来源:留学生杂志

(责编:唐佳(实习生)、林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