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上海师大一课题首次揭示中国大学生情感素质现状

爱国责任诚信自尊感较强,正直宽容表达情绪能力待加强

2017年02月23日00:57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上海2月23日电 (记者姜泓冰)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教授团队历时3年进行的一次全国性大学生情感素质现状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生活情感发展水平较高,其中爱国感、责任感、信用感、自尊感等尤为突出;人际、审美、理智情感和情绪智力等相对较低,正直感、宽容感、表达情绪能力、人文美感等更有待加强。

由上海师大教育学院卢家楣教授领衔的“当代中国青年情感素质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此前,课题组曾历时五年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谐社会建构背景下的青少年情感素质研究”,2013年起将这一研究由中小学生阶段向大学生阶段推进,编制了原创性测评工具《中国大学生情感素质问卷》(内含6个分问卷),在我国经济发达、较发达和欠发达3类地区高校相对集中的14座大城市,选择涵盖重点和一般、本科和专科、公办和民办等各种类型高校的100所大学、万余名大学生展开调查。据悉,这是我国首次针对中国大学生情感现状展开的大规模调查和研究。

卢家楣教授介绍说,人的心理包括了认知和情感两部分,相应地,大学生心理素质也可分为认知素质和情感素质。情感素质在重知轻情的教育和社会文化背景下,易被忽视。它不仅对个体的认知、智慧、创造性等认知素质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还是个体价值观形成、人格特征完善的支柱,是大学生健康发展之本、立德成人之基。通过实证研究,我国当代大学生情感素质被区分为6大类(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审美情感、人际情感、生活情感和情绪智力)、33种情感(如道德情感中的爱国感、责任感、公平感、正直感、公益感、信用感和奉献感;理智情感中的好奇感、探究感、自信感、成就感、乐学感和专业感;人际情感中的亲密感、合作感、宽恕感、恋爱感、感恩感和关爱感;生活情感中的自强感、自立感、自尊感、珍爱感、幸福感和乐观感;审美情感中的自然美感、人文美感、科学美感和仪态美感;情绪智力中的理解他人情绪能力、表达情绪能力、调控自己情绪能力和调控他人情绪能力)。

根据调查,我国当代大学生情感素质总体发展水平尚好,本体性层面和操作性层面的情感总平均分都超过了 6 分(满分 10)。其中,道德情感和生活情感发展水平较高,人际、审美、理智情感和情绪智力等相对较低。在33种具体情感中,大学生的爱国感、责任感、信用感、自尊感、关爱感、感恩感、理解他人情绪能力等都达到较高水平,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懂得感恩、理解他人、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呈现出大学生情感素质较好的一面。这恰吻合了党和国家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折射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但另一方面,诸如公益感、奉献感、探究感、乐学感、自信感、专业感、科学美感等得分相对较低,而正直感、宽容感、表达情绪能力、人文美感等更需要加强。

研究者还发现了一个与以往有关研究相左的现象:在道德情感方面,大学生的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健全状况、大学类型、专业类型等因素,均未导致具有实质意义的差异。显示出我国大学生群体的高度同质,其道德情感的形成不受性别、学科、办学层次、学校类型、经济地区等因素制约,有着不同于认知发展的独特途径。其中原因尚需做进一步探索研究。卢家楣教授认为,这一发现可以带来教育启示:对当代大学生的培养,只要是科学的,符合大学生年龄特征的,都具有普适性。

据介绍,该团队已在分析调查结果过程中,取得一系列阶段性研究成果。首批发表的研究报告6篇,均发表于《心理学报》、《教育研究》等A级学术期刊上。卢家楣教授认为,他们的研究可为切实制定立德树人、以情优德的育人政策与措施,从情感层面优化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操作对策。

(责编:刘军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