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高考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

志愿填报技高一筹:冲稳保中引入局部零梯度组合

晨雾
2016年06月14日11:02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本文结论:

1.平行志愿所填报高校之间应总体拉开一定的梯度。梯度值无法笼统给出确定值。即便根据考生分数层次可以确定最高平均梯度值和实际平均梯度值,也不过是一个不必拘泥采用的参考值。

2. 平行志愿之间按照经典的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原则均匀拉开梯度填报是最简单最安全的方式,能够保证考生以不浪费分数的方式刚刚跨门槛进入一所高校,但是常常不能满足专业选择的要求。

3. 在冲稳保的大趋势中引入局部零梯度组合是技高一筹的填报技巧。局部零梯度组合可以出现在不同位置,助考生实现实现更加圆满的梦想。

目前全国各省几乎都实行平行志愿,北京2015年也实行了考后大平行志愿。各省的平行志愿设置虽略有不同,但是基本上大同小异。无非就是平行志愿填报学校的数量在三个到六个不等,目前最多的是新疆自治区,平行志愿学校的数量达到了9所院校。有一些省区还在同一个批次中设立了先后顺序的录取分段或者分组。

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基本上都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在此基本规则下,如何填报平行志愿已经有了一些大家公认的实操要点,比如说:“依据分差或者排名对考生进行的定位选高校”,“选择的几所高校要遵循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原则排列”,“所选高校之间一定要拉开梯度”,“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服从专业调剂规避退档风险”等等。

志愿填报变简单了吗?

回答是肯定的。在考后知分知线的情况下,选择五六所平行志愿的学校,保证命中一个所选高校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近期笔者感觉家长们的咨询更多地在考虑如何在选择一所满意的高校的前提下,保证所选专业也比较满意。

以北京为例,2015年首次实行考后知分知线大平行志愿,从新发下来的2016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大厚本)上能够看出:所有高校录取扁平化非常明显。具体表现在中高分数段录取人数减少,录取考生向最低分数段密集排列。

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见下图),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科在京招生计划225人,实际录取232人,其中153人是在最低分数段670-679分数段录取的,占实际录取人数的66%。剩余34%考生是在680-689分数段录取的。并且只需670-679和680-689两个分数段就录满了全部考生。录取“扁平化”非常明显。对比一下2014年的数据,201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科在京招生计划237人,实际录取285人,分布在从640-709七个10分分数段中,其中640-679四个分数段比较均匀地分布着270名考生,占实际录取总人数的95%。

这就是说,首年实行考后大平行志愿以后,在高校提档线门槛附近录取的考生很多。这正反映了平行志愿投档规则的一个特点:六所平行学校只要在一个能够包含考生的分数范围内按照分数高低顺序排列,就能够比较容易实现考生不浪费分数,“够上哪个投进哪个”的愿望。这本是一件好事情,也是平行志愿的一个优点。

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到平行志愿的一个弊病:众多相对低分考生密集“拥挤”在高校提档线门槛附近,他们的专业满足率一定会比较差。我们同样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的数据中能够看到这一点:在录取的232名考生中,第一专业录取的考生只有67人,仅占29%。多数考生都不是第一专业录取,甚至是服从专业调剂录取的。而对比2014年的数据:2014年在录取的285名考生中,第一专业录取的考生达106人,占37%。考生的专业满意度比较好。

在平行志愿情况下,如果考生不满足于不浪费分数就能上一所刚刚跨门槛就录取的学校,希望对自己的专业录取也提出一定的要求,怎样通过志愿填报实现这个愿望呢?

A校冲高,重点保B校满意专业通常行不通

“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几乎成了考生家长们填报志愿的法宝。首先各省市高招办的专家都这么说,各个高校招办的专家也这么说,各个中学老师还是这么说。在谈到“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时候,还要补充一句“要拉开足够的梯度”。于是,有家长坚信只要满足上述条件就能“够上哪个录取哪个”。

“够上哪个录取哪个”应当不是专家说的。严格地说应当是“够上哪个投档哪个”。高考录取有“投档”和“专业录取”两个程序。投档的时候是只看分数“够上哪个投档哪个”,投档成功之后再进行专业录取。专业录取的时候要根据高校的专业录取规则进行专业录取,如果考生不符合专业录取条件(例如身体某项不合格)或者所填报的专业都不能录取又不服从专业调剂,将会被退档。千万注意退档可不是从A校退到B校,而是一下子直接退到征集志愿或者下一个批次。要想规避退档风险,一般来说A校绝对不敢填报不服从专业调剂。

因此,A校只填报能接受的专业不服从调剂,万一A校专业冲高进不去,拉开梯度报B校满意专业,至少保证B校满意专业的做法,通常是行不通的。

脱离考生个案谈具体的梯度值没有可操做性

在平行志愿情况下我们我们的平行志愿学校应当怎么报?具体说我们选择了一批比较合适的高校之后,到底应当怎样合理设置梯度?

这里提到了梯度,大家很容易理解为梯度值。家长们也经常问:几所高校之间应当拉开多大梯度合适?

是不是“5分到10分”的梯度,或者“平均拉开8分左右”的梯度是最合适的梯度值呢?笔者认为,不针对考生个案笼统地给出一个通用的梯度推荐值没有任何意义。无论你给出大于1分的任何梯度值,对于批次分数控制线附近的考生都不具备可操作性。

(责编:林露、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