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五届万名学生数据分析: "超级中学"未必"超级"【2】

2016年01月04日08:35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五届万名学生数据分析: "超级中学"未必"超级"

  超级中学学生的学业和一般中学差异不大

  我们将K大学生第一年GPA作为衡量学生对大学阶段学习适应能力的量化指标,这一指标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生源的优异程度。总体来看,超级中学学生平均GPA为3.08,仅比一般中学学生高0.08分,优势十分微弱。从GPA排名进入前15%的比例来看,来自超级中学的学生比一般中学高出近6个百分点;此外,来自超级中学的学生处于GPA排名后15%的比例也低于一般中学。

  这种成绩差异是否能直接归因于中学教育呢?例如,我们注意到K大农村户籍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的学业表现大幅度落后于城市学生,超级中学农村户籍学生较少,同样会使得超级中学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学业表现优秀。

  多元回归的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学生性别、户籍类型和招生类型后,超级中学学生比一般中学学生的GPA仅高出0.04分,这一差异虽然在统计上显著,但效应值非常小,不具有实际意义。

  我们可以认为,在相同性别、户籍类型和录取类型的学生中,超级中学学生比一般中学学生并未显示出明显优势。此外,各省超级中学生源的表现并不一致。有少数省份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超级中学学生的学业表现甚至略低于一般中学的学生。

  这一结果意味着,如果我们将评价的眼光从高考后仅仅放长一年,从K大一年级学生的学业表现看,超级中学和一般中学学生的差异不大,超级中学并未在人才培养方面显示出更高效率。 超级中学确实在应试以外的学习能力培养方面不够超级,超级中学的教育本身很可能没有给其学生增添更多潜质。

  六问“超级中学”

  对超级中学的治理是另一个值得严肃讨论的问题,治理的责任主要在地方政府、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一边。同时需要认识到,高等学校在竞争优秀生源的同时,也对超级中学的出现、发展和各省高中教育生态的逐步恶化承担了一定的责任,特别是在自主招生发展过程中,对自主招生生源来源中学的比例分配很可能无意间助推了超级中学的发展。

  本研究提示,与超级中学发展有关的以下问题需要在观念上继续深入研究和澄清:

  第一,超级中学在高考竞争中大获全胜,但其对教育均衡、公平均有严重破坏,其毕业生在大学并未显示出优势。

  第二,有很多中学教师去各地的超级中学学习,但超级中学的“成功”秘诀是否可以学得到?是否值得学习呢?

  第三,国家和地方的领导者如果要去中学参观,是应当选择到一般中学看看,还是到超级中学呢?高中发展的价值观如何导引?

  第四,为促进城乡均衡,在超级中学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各地是否应当先行,要求超级中学以住宿制方式录取更多农村户籍、甚至农民的子女学习呢?

  第五,K大以及其他国内一流大学逐渐录取了更多来自超级中学的学生,在破坏各省高中均衡和公平的同时,追求到了更高的录取分数线,但是否在本质上提高了本校生源的质量呢?

  第六,在高考录取仍需主要看高考成绩的情况下,K大以及其他国内一流大学是否应当将更多自主招生的名额分配给一般中学呢?如何在“状元招生观”下促进各地区教育均衡和公平的实现呢?

  我们的研究仅依据K大的学生数据进行分析,对超级中学的分析仍属于窥豹一斑。2009年以后,超级中学又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全部“985”高校长期生源和学生学业表现数据的分析将更全面地揭示全部问题。依靠大学更即时、全面的数据,我们相信,可以对超级中学的公平和效率问题进行实时、深入和全面的分析,持续提示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在自主招生、高考招生中在价值观和效率方面需要格外注意的方面。中国的教育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系统,一流大学对高中教育均衡生态和公平发展也承担着重要责任。(黄晓婷为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卢晓东为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

(责编:郝孟佳、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