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北京的博物馆里看世界珍品 这个周末,约吧!【2】

2015年05月15日09:49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北京的博物馆里看世界珍品 这个周末,约吧!

索菲亚·罗西菲芙娜·门特尔肖像 列宾 1887年作

  

空雪橇 伊拉里翁·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亚尼什尼科夫1872年作

  国博 品伏尔加河回响

  去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了“列夫·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展览,唤起许多中国观众的温暖记忆。目送托翁背影,又闻“伏尔加河回响”——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特列恰科夫画廊藏巡回画派精品展,35位俄罗斯画家的64幅作品,是国内有史以来最系统的巡回画派展览。

  展览以列宾《巴维尔·米哈伊洛维奇·特列恰科夫肖像》、克拉姆斯柯依《养蜂人》与瓦西里耶夫《伏尔加河沿岸泻湖》3幅画开篇,分别对应了该展的3个关键词——特列恰科夫画廊、巡回画派与伏尔加河。

  位于莫斯科的国立特列恰科夫画廊是世界上收藏俄罗斯绘画作品最多的艺术博物馆,此次展出的画作,许多是直接从画廊墙上摘下运至中国,足见对这个展览的重视。

  巡回画派是19世纪俄罗斯最重要的画派,将现实主义的丰富魅力带入视觉艺术领域,让人们感受到“美就是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语)。

  “伏尔加河之于俄罗斯人就如黄河之于中国人。” 该展中方策展人王抒如是说。

  讲述巡回画派风俗画的第一单元“生活、真理、坦诚”,可谓核心,体现了19世纪俄罗斯绘画的最高艺术成就。彼罗夫的《溺亡的妇女》、普里亚尼什尼科夫的《空雪橇》、马科夫斯基的《等待》、列宾的《晚会》……与当时以神话和圣经题材为主的学院传统截然不同,这些画直面现实,描绘了俄罗斯社会各阶层人物、人际关系和生活事件,全方位展现俄罗斯的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俄罗斯人的悲伤与欢乐、沉思与行动、苦难与希望,也成为一个个凝固的瞬间,烙印在历史记忆的深处。而这又何尝不是巡回画派最重要之所在?

  让中国观众最感亲切的可能会是展示俄罗斯名人肖像画的第二部分“时代理想的化身”。托尔斯泰、契诃夫、奥斯特诺夫斯基等中国读者熟悉的文化大家的肖像引人注目。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给艺术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俄罗斯最优秀儿女”的迷人面孔亦成为永恒的风景。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入口最醒目的位置上那幅列宾所画的肖像,既非文豪亦非画家,而是一位收藏者。画中那个抱着手臂安静地伫立于画作环绕之中的男子便是画廊建立者巴维尔·米哈伊洛维奇·特列恰科夫。当年,列宾多次邀其画像,他才勉强同意,如今此画已是画廊的镇馆之宝。俄方策展人加琳娜·邱拉克直言,没有特列恰科夫就没有巡回画派,因为他不但精神上支持他们,更是“在行动上购藏他们的画作”。特列恰科夫终其一生致力于收藏俄罗斯绘画作品,在画廊的墙壁上书写了一部俄罗斯艺术史。晚年,他和弟弟将数以千计的珍贵藏品全部捐献给莫斯科市。今天,如果你走进特列恰科夫画廊,会惊喜地发现画面上的楼梯、扶手,以及墙壁上那些画作,一切依旧如昨。

  其实,中国观众与“巡回画派”相识已久——上世纪30年代,巡回画派开始为中国文化界所了解。1949年后,伴随着俄罗斯绘画作品多次来华展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也深受“巡回画派”艺术理念的影响。上世纪50年代,在中国艺术界影响颇大的马克西莫夫的艺术就是承袭了巡回画派的风格,他所开办的“马训班”,对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靳尚谊、全山石、罗中立等都从俄罗斯巡回画派中汲取了养料”。王抒说,如果仔细看克拉姆斯柯依的《养蜂人》,似乎能看出《养蜂人》对罗中立《父亲》的影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