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运“瑞兽” 明朝画上“麒麟”原来是只长颈鹿【2】

阿拉伯单桅三角帆千里运“瑞兽”
位于东印度的榜葛剌,究竟是怎样把生活在非洲的长颈鹿运到中国的呢?
“事实上,所谓麒麟,就是产自非洲的长颈鹿。据法国学者费琅考订,麒麟是索马利语giri对音,即giraffe。”全洪说,“麒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只有圣人出现,天下太平之时,“麒麟”方会现身,因此“麒麟”被作为盛世的象征。
根据全洪分析,榜葛剌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就在恒河出海口。中国去印度,甚至去西亚,有两条航线:一条就是通过斯里兰卡去霍尔木兹海峡;另一条是到了东印度榜葛剌,再沿着印度半岛,再到霍尔木兹海峡。所以它在中国跟西亚交通贸易这条航线上,起着很大作用。
榜葛剌的国王先通过海上贸易,随阿拉伯船运来长颈鹿。当时阿拉伯人掌控东西海上贸易,他们的单桅三角帆帆船称雄于世。据记载,阿拉伯人将阿拉伯半岛和索马利亚的马匹输往印度,又将缅甸和斯里兰卡的大象运往印度。单桅三角帆船是完全可以载运长颈鹿的。
就在榜葛剌首次贡献麒麟的第二年也就是永乐十三年(1415年),来自麻林国(今肯尼亚马林迪Malindi)的麒麟和天马、神鹿等其他异兽被一同运抵中国,引起轰动,满朝大臣上文表贺,永乐皇帝朱棣也走出奉天门迎接。
太监韦眷墓现榜葛剌银币
郑和七下西洋后,明朝的海禁渐渐恢复。明朝正统三年(1438年)榜葛剌第二次献麒麟后,就基本上不再来中国朝贡了。由于没有史料记载,很多人都以为榜葛剌从此断绝了与明朝的往来。然而,一个广州的考古发掘推翻了这个判断。
1964年,广州考古人员在东山姚家岗(龟岗原东山寺附近)发掘明太监韦眷墓,墓被严重盗掘,考古人员发掘清理仅得圆形素面薄金片1枚,残断红色珊瑚1支、宋钱3枚、南汉铅钱1枚及外国银币3枚(榜葛剌币2枚和威尼斯币1枚)。此外,还出土一块1.12米高的墓碑,上有“大明弘治八年十一月初五日吉”、“钦命总镇两广内官监太监韦公之墓”等字,证明墓主是明太监韦眷。
全洪解读,韦眷曾在成化至弘治年间任广州提举市舶司使,在当时这是一个大肥缺。韦眷与中外商人勾结,营私舞弊,大发洋财,有不少“珍宝”随葬。
韦眷墓出土的银币及珊瑚等,为我们提供明代广州海上丝绸之路难得的实物资料。值得一提的是,威尼斯银币埋藏的那年,与铸造年代相差不到40年,即在当地铸造40年后在广州流通,这反映明代广州跟欧洲有交往。(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黄丹彤)
(来源:广州日报)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