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纯玩儿”吃亏?带孩子逛博物馆也需要技术含量【3】

2015年04月20日16:29 | 来源:北京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纯玩儿”吃亏?带孩子逛博物馆也需要技术含量

  建议

  “纯玩儿”不吃亏

  张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 中国儿童博物馆研究中心 常务副主任):博物馆里的家长通常有三种,一种是完全不管,让孩子在里面玩,自己在边上玩手机,上网;第二种是把孩子拎来拎去,或者是想让孩子去了解家长认为他们应该了解的东西,或者是买了门票就想让孩子把所有的项目都玩一遍,不吃亏;第三种是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玩儿的家长。这里面第三种最好,第一种也还可以,第二种是最糟糕的——造成的结果是孩子觉得自己的兴趣没有被关注。其实孩子能对一件事专注是很好的,家长频繁打断他,反而会让孩子以后很难专心。

  美国的很多儿童博物馆,教育理念是让孩子在里面纯玩儿,在玩的过程中自然有收获;但我们国内的父母,会觉得我不能让他们纯玩,必须让他们在这个时间段里学到点什么,这个期待是非常明显的;包括我自己在内,有时候看到孩子在那里纯玩了一个钟头,心里就会不踏实,觉得他一定是在浪费时间。

  孩子学一个小时琴,也许就能学会一首曲子;但在儿童博物馆里边玩一个小时,不一定能直观体现出他得到了什么提高。实际上,他收获更多的是思考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想象力……这些是很难让父母看见的。

  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从小对博物馆产生情结,将来他会知道去博物馆学习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

  博物馆体验,“知识是最次要的”

  张旎:家长和孩子在博物馆里怎么互动?在什么时间段讨论什么问题?都需要学习。家长不能站在很高的位置去和孩子交流,如果用心互动的话,我们会发现孩子也在引导我们看东西,他们问的很多问题都是我们答不出来的。

  实际上,博物馆是个平台,关键是怎么去利用它。在博物馆里遇到的问题,可以带回来,引导孩子通过其他的方式搜集资料,把问题展开。长久的收获是如何找答案,知识是最次要的。

  我们的孩子课程压力很大,他们的时间会被分配在课程这些最必要的事情上,剩下的时间就不多了。而孩子的时间表上还有很多事,博物馆绝对不会是重要的,钢琴、足球、英语课……都在博物馆前面。

  但我觉得大家还是要理解,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果让孩子从小就有这个习惯,他的学习方式和能力会很不一样,他会知道自己找资源。所以很多美国的儿童博物馆会强调把孩子培养成为“终身学习者”,把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让他们自己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儿童博物馆就像很多专业博物馆的缩影

  在博物馆的选择上,多数受访家长都倾向于选择科技馆、天文馆、这样为孩子提供有效教育的专业场馆;而在一些发达国家颇受欢迎的儿童博物馆,在国内却始终发展缓慢。两者究竟有什么样的差别呢?

  张旎:普通博物馆是给成人和孩子一起设计的环境,不可能考虑到所有孩子安全的问题,很多展项孩子是不能去动的。儿童博物馆的基本作用,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教育的空间,从整体设计到运营理念都围绕孩子这个群体,让他们可以在里面探索,每个展项孩子都可以碰,可以玩,不会有危险。

  国外的儿童博物馆还作为一个教育父母的基地存在,教育父母怎么跟孩子互动;也向学校输出各种课程,帮助老师设计课程,为他们提供教育资源。所以儿童博物馆不是一个简单的场所,更多的是一个教育基地的概念。

  同时,儿童博物馆的内容很宽泛,比如有天文的内容,将来孩子可能就想去天文馆学更多东西。所以儿童博物馆就像很多专业博物馆的缩影。(主笔 张棻 插图 宋溪)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